在即将挥别2012年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综合周刊策划在读者中征集本年度医生关注的问题。征集启事刊出后,我们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通过电子邮件、短信、微博平台的回应。同样的关注,不同的角度;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表述。品读读者的稿件,有提问,有申辩,有抱怨,有反思,有建议,有期待,字字真情,句句实意。读者回应最集中的是“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的执业安全问题”。另外,有两个方面让编辑感到意外,一是读者对深化医改的关注度很高(超过90%的读者);另一个是对“社会”的关注度很低(只有不足10%的读者提出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本期编辑从“关注前沿、关注医改、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四个方面,对读者回应的问题依关注度高低,依次将前10位的问题呈现出来,并摘录部分读者对问题的阐述及建议。对于读者关注度高的问题,我们还采访了相关专家及管理者,具体内容将在2013年1月10日的《中国医学论坛报》呈现。

我们赶上了有事可做的一年——李小鹰教授谈老年医学2012

2012年我们赶上了有事可做的一年。以往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同志是在积累,即使想做,但没有合适的时机。今年,从国家到卫生部,给予老年医学极大的支持,我们想做的事情,能够付诸实施,让我们感到非常幸运。2012年,我们完成了卫生部老年医学临床中心评选标准的制定。这个很重要,决定了我们今后怎么走。2010年,我国老年慢病患者已达1.13亿,因慢病而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已达到3600万,2020年将超过6500万。我国迅速进展的老龄化以未富先老和慢病高发为特点,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也使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空前的机遇。以往从组织队伍看,老年医学大部分依赖于保健队伍,下一步,如何把全民老年医学面临的问题予以回答和解决,是我们明年乃至今后必须要做的事。另外,今年刚刚完成医学名词大百科中老年医学名词的编写。2012年,老年医学分会组织专家修订了四肢动脉狭窄专家建议,并制定了颈动脉狭窄专家建议,这样,再加上之前已有肠系膜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狭窄专家建议,一共有4个周围动脉疾病专家建议。现在大家主要关注老年人脑血管和心血管的问题,对于周围动脉还不够重视,筛查不得力。我们希望专家建议的出台,能引起整个社会对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的警惕。2012年,我们还完成了中国80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详细]

充满希望和未知——侯金林教授谈感染病学2012

2012年感染病领域又取得了重要进展。 数据显示,总体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处于低水平流行,随着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的增加,艾滋病(AIDS)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下降;手足口病仍在多地流行;我国首先报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2010年至今,基孔肯亚热在广东已有近200例病例报告。基础研究方面,肠道微生态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但结核多重耐药及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治疗仍是重大公共卫生难题。以下是我结合国内多位同事建议整理出的感染病学领域重要进展。5月和6月,两篇论述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变异版本在雪貂间传播的论文引发“人造病毒”之争。7月,第十九届世界AIDS大会在美国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HIV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已成诊治巨大负担。亨里奇报告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出现病毒持续抑制。7月16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首个HIV预防药物Truvada。在疫苗研究方面,我国自主研制的AIDS疫苗即将进入Ⅱ期试验,这是国际上首次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AIDS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HIV合并结核感染方面,一项在博茨瓦纳进行的研究显示,HIV阳性和阴性者患耐多药结核的基本表现和临床微生物学结果无差异,但前者对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更敏感。 [详细]

创新,安全,转化——宁光教授谈内分泌学2012

我认为采用减重手术治疗2型 与肥胖是今年的重要事件之一。采取管状胃切除术、可调节胃绑带术、胃短路术以及胃折叠术等改变胃容量的手术,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体重,还能改善其糖代谢,治疗 。此项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已有上万例应用经验,201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发表了美国和意大利的两项随机研究。结果提示,在肥胖2型 患者中,减重手术在缓解血糖方面胜于传统内科治疗。此类手术有明显的减重和降糖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须注意的问题。作为一项侵入性手术,减重手术不应被滥用,目前需要指南或专家共识来规范此类技术的应用。此外,尚须谨慎筛选患者,并注意观察手术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这一年内分泌领域的进展,我认为是创新、安全、转
化。创新,整个内分泌领域都需要创新,只有创新地进行研究才能使我们对内分泌疾病的机制有更多认识,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新手段治疗疾病。安全,一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临床医生不仅需要考虑其疗效,还应考虑其安全性,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安全性的重要性。转化,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才能更好地治疗患者。 [详细]

2012,新起点——刘志红院士谈肾脏病学2012

为引领中华肾脏病学会(CSN)走上国际舞台,2012年,学会提出了“让世界了解中华肾脏病学会,让中华肾脏病学会走向世界”的行动口号。5月,CSN专家团在巴黎与欧洲肾脏病协会-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ERA-EDTA)理事会的专家们举行了促进双边合作见面会。10月,在CSN年会期间举行了国际肾脏病学会East-Asia Workshop,旨在借此达到推动区域肾脏病学发展和融入国际学术组织的目的。11月,在美国肾脏病学会(ASN)年会期间,CSN专家团与ASN全体理事举行会议,商谈了如何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的相关事宜。为强化CSN的国际形象,学会对CSN会徽进行了修改。新会徽突出了“CSN”这一标志性符号,使其更加鲜明夺目。肾脏病领域的进展首先是成果丰硕。2012年,一系列重要的诊疗指南被公布或更新。其中包括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公布的肾小球肾炎指南和急性肾损害指南、美国风湿病学会公布的狼疮性肾炎筛查和治疗指南、欧洲风湿病联盟及ERA-EDTA共同公布的成人及儿童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指南等,而肾脏病预后治疗倡议(KDOQI)也更新了 和CKD临床实践指南。这些指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深度推广和解读,必将有效提高中国及全球肾脏病诊疗水平。 [详细]

理想,行动,坚持 ——胡学强教授谈神经病学2012

2012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介绍了国内外神经病学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面向各个层次的医生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还结合最新的临床诊疗指南和规范,进行宣讲、讨论、病例分析和答疑。神经病学分会各学组积极开展制定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国家级诊治指南或共识。目前,已发表《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中国多发性硬化诊疗专家共识》等。此外,还制定了《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治指南》等。今年还将推出多部指南与共识。对神经病学领域的进展我们要怀抱理想,发展我国的神经病学事业。在临床实践中,干出成绩,解除患者痛苦;支援西部及贫困地区,普及与提高基层医院对于神经相关疾病诊疗水平;坚持创新,争出成果。目前,在神经病学分会14个学组的基础上,新增加血管介入学组和重症学组。21世纪,医疗模式已发生转变。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作为医生要了解社会,掌握心理疾病知识,才能处理好临床中的问题。 [详细]

发展迅速,有序,脚踏实地——刘大为教授点评重症医学2012

2012年,重症医学领域新的诊疗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新的研究陆续出炉,新的指南和标准也在更新,让人感觉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今年拯救脓毒症运动(SSC)指南再出更新版。该指南由美国重症医学学会于2004年发布,并于2008年进行修订。目前,最新版指南虽尚未正式出台,但在国际大会上我们已了解了主要更新点。更新后的指南制定得很具体,并打破了以往一些共识。另一个重要的指南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定义的柏林标准。将ARDS分为轻中重度,去除了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这也带来了治疗方法的变化。谈到指南,就要讲如何看待指南,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讨论的问题。重症医学中的许多疾病死亡率非常高,我们特别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人会将某一时间段内不同级别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这一时期相对合理的诊疗方案,并给出推荐强度,这样的指南对临床工作非常有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当然,指南有时间性,过几年如果有局限性,还会再更新。 [详细]

飞跃,支持,转变——祝堤膳珠教授谈全科医学2012

2012年全科医学领域发生的最重大的事情应该是整个国家层面对全科医学的重视。除了卫生部发布全科医生制度的文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全科医学的建设,就全科医学的发展进行调研。其中一项具体的工作就是计划在今后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力量的培训,在全国多个地区建立起师资培训中心。今年,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卫生局就已经开始带队到我们这里接受师资培训。全科医学领域的进展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第一个词是飞跃。2012年,我们全科医学可以说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从整个国家层面看,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全科医学的发展,从实际行动上可以看出对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视;从医生层面看,今年各地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有很大加强,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也有了改善;最后从普通民众层面,他们对全科医学的认识也有了飞跃式的改变。第二个词是支持。这个支持也是从上到下的,从国家到医生到普通居民,都很支持全科医学的工作。第三个词是转变。一个方面是医生自身的转变,比如以前患者来看病,医生就给他们开化验单啦、开药啦,抗生素的应用不够规范。但现在这些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该开的、不该吃的不会让患者去做。 [详细]

有“大协作”才能有“大制作”——孙永昌教授谈呼吸病学2012

我认为《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的正式发布是今年呼吸病学领域最重要的事件。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吸烟危害健康的权威报告。此外,今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成立烟草病学组,并在全国呼吸年会上首次精彩亮相,成为年会一大亮点。控烟不仅是呼吸科医师的事,更是所有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事。呼吸系统深受吸烟之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这两种由吸烟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位于疾病死因前列。只有控烟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呼吸领域的进展我就用CCT来形容吧:Collaboration(协作)、Clinical (临床研究)、Translational(转化研究)。协作。2012年,多中心临床研究依然占据学科进展排行榜前列。例如COPDgene研究,已在COPD临床表型、急性加重、自然病程、遗传学等方面发表多篇论文,去年《新英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唯一1篇COPD研究论文,就来自这一研究。我国学者在NEJM上发表的中国耐药结核全国调查,也是“大协作”的成果。临床研究。我一直认为,我国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很快,在顶级期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不断攀升,而临床研究虽在进步,但步伐比不上基础研究。前几年我国学者在流感、COPD、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论文,但去年论文并不多。我国病例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为认识国人的呼吸疾病、提高我国呼吸疾病防治水平做出贡献,是呼吸科医师的责任。 [详细]

厚积薄发,方兴未艾——栗占国教授谈风湿免疫学2012

2012年风湿免疫学堪称“指南-标准年”,推出了多个国际国内新指南、分类标准。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表了《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和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推荐意见》、《手、髋、膝部骨性关节炎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推荐》、《痛风管理指南》及新的《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欧洲肾脏病学会(ERA)和欧洲透析与移植学会(EDTA)联合提出《成人及儿童狼疮肾炎的治疗建议》;ACR和EULAR联合推出了《风湿性多肌痛的最新分类标准》;在IgG4相关性疾病国际会议上,首次有专家推出了《IgG4相关性疾病及其器官损害命名的推荐意见》,我国学者对此进行解读并发表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上;在德国柏林召开的EULAR年会上,推出了新的《大血管炎管理推荐》;同时,EULAR还提出了《银屑病关节炎药物治疗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首次完成《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诊治专家共识》,该《共识》是基于国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内的临床实践,采用了德菲(Delphi)法的程序,由学会多次讨论、修改,将于2013年上半年发布。 [详细]

健康生活,传递快乐——孙学礼教授谈精神病学2012

我认为今年有两个事件比较重要:其一,是强调“大医学”的概念,精神卫生渗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例如,今年的西部论坛,涵盖了医学的各个学科。与过去不同的是,精神卫生不再是向其他医学专科进行宣传,而是真正为各个医学专科的医疗过程进行服务。这是很大的转变。其二,在过去,精神卫生几乎只关注患者情况,而今年开始关注医生的职业倦怠和情绪管理。职业倦怠在医生中十分普遍,关注执业者的精神健康才能最终解决患者的问题。今年,我对医疗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发现出现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 工作没有愉快感。⑵ 在工作中没有希望,没有幻想,没有未来规划。⑶ 社会特殊发展时期造成的人群“边缘化”。⑷ 定位不明确。⑸ 知识结构导致的“匠人”模式。精神病学领域的进展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的话,我会选择融合、社会性和接轨。融合,即走入“大医学”当中。精神卫生不再是专科问题,而是全民问题,精神科医生要利用精神卫生平台为全体患者服务。社会性。人是一个整体,医学只能解决人的很小一部分问题,只有将哲学、宗教、社会、人文等内容注入到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中,才能真正做到医学模式转变。接轨。今年以来,大家开始更关注于寻找疾病的生物学证据,在新版教科书编写中,也要将生物学依据与精神医学中的疾病诊治结合起来,要求求证。 [详细]
前沿和医改方面

•关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治理工作进展

•关注创伤科的建立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注细胞核重编程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

•关注精神卫生立法

•关注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

•关注国际、国内诊治指南的发布

•关注 的控制与管理

•关注急救体系建立和绿色通道的建立

•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治疗顽固高血压的争论

•关注疑难病例讨论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生激励制度

•住院医师培养规范化及其管理制度

•基层医院改革,尤其是二级医院改革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优化就诊流程

•医药分家如何落实

•医事服务费用

•公立医院改革

•社区医院报销制度

•医保制度的改革与监管

•全科医生的培养与留住

关注自身和社会方面

•伤害医生的事件层出不穷,医护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

•医疗环境问题

•医务工作者的心理障碍问题

•医患纠纷化解机制的建立

•医生的尊严与待遇

•医生收入

•医疗与科研的关系

•医生的自律与反腐

•疲劳行医

•医生的继续教育问题

•莫言首次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

•“十八大”中共中央领导换届

•加强食品加工安全

•运用网络举报腐败官员

•规范保健品预防疾病的宣传

•公共场所控烟

主页| 广告条款 |法律顾问|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关于我们| 诚聘英才|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040853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