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ASTRO 2015】口头报告:SIB-IMRT或无法提高局部疗效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任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10-30
导读

         当地时间10月21日上午直肠专场口头报告部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任骅医生报告了“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随机Ⅱ期研究的中期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金晶教授为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I)。这是金教授主持的研究连续第2年入选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直肠专场的口头报告,同时该项研究还入选“ASTRO年会最佳摘要(BestofASTRO)”,未来1年内将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

关键字:  SIB-IMRT |  | 提高 | 局部疗效 

       

任骅医生作口头报告

       当地时间10月21日上午直肠专场口头报告部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任骅医生报告了“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随机Ⅱ期研究的中期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金晶教授为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I)。这是金教授主持的研究连续第2年入选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直肠专场的口头报告,同时该项研究还入选“ASTRO年会最佳摘要(BestofASTRO)”,未来1年内将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

        研究简介

        研究对象为18~75岁、病理证实、术前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为直肠系膜筋膜(??)和(或)淋巴结(LN)(??)的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将患者按1:1随机分组,常规组接受标准的卡培他滨方案术前同步放化疗[全盆腔50Gy/(25次?5周),卡培他滨1650mg/(m2?d)],SIB组接受SIB-IMRT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术前同步放化疗[全盆腔50Gy/(25次?5周),局部同步加量56Gy/(25次?5周);卡培他滨1650mg/(m2?d)]。同步放化疗后6~8周患者接受手术和4~6周期氟尿嘧啶(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

        本研究于2013年8月~2015年2月共纳入本中心接诊的99例患者并完成随机分组(SIB组52例,常规组47例)。79例患者完成术前同步放化疗,无4、5级急性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3级)发生率在SIB组和常规组分别为2.4%和5.3%(P=0.606)。已有76例完成手术(SIB组42例,常规组34例),2例为姑息造瘘术,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14.5%,其中SIB组为12.2%,常规组为17.1%(P=0.541)。

        研究数据分析显示,患者对SIB-IMRT的治疗反应可耐受,目前pCR率未显示增益。患者入组顺利,全组结果完成后将再次分析报告。

        IMRT同步加量的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提高术前同步放化疗的pCR率依然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目标之一,而目前通过化疗方案强化(5-FU或卡培他滨基础上增加奥沙利铂)的5项随机研究未能明确提示pCR与生存获益。放射肿瘤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应用序贯或同步的方式给予肿瘤局部剂量提高,并获得高pCR率及有效降期。

        本项研究的主要亮点在于采用随机研究的方法,应用IMRT同步加量技术探索放疗剂量提高对pCR率的影响。研究中期结果显示了IMRT技术在提高局部放疗剂量方面的潜力,总体不良反应率与常规剂量组相当,也为进一步提高放疗剂量的研究做了铺垫。局部放疗剂量的选择是参考了目前常用的局部加量放疗剂量,而pCR率方面未获得提高,也说明临床实践需要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该随机Ⅱ期研究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获得了会议讨论专家的肯定。讨论专家们认为,按照目前的研究结果,常用的直肠癌局部放疗加量的意义不大。专家同时指出,该研究还需要继续延长随诊时间,一方面两种放疗剂量模式的pCR率相当,而疾病的生存终点并不一定相当;更重要的是,IMRT同步加量的远期不良反应也是需要长期随诊来明确的重要因素。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