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肿瘤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治疗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 陆星华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7-10
导读

桑杰(Sanjay)等对176例216次的双气囊小肠镜(DBE)操作中发现血管畸形占28.7%,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后短期成功率达85.7%。艾柯夫(Eickhoff)等报道APC治疗消化道血管病变的复发率7%~19%。

1969年“盲法”肠切除术被用于治疗急性大量下消化道出血,目前仍有10%~25%的患者因未能发现病灶或治疗失败而行肠切除术,其复发率为10%,平均病死率可达7%~8%。

超选择性血管栓塞于1978年用于下消化道出血止血,治疗后再出血率为22%,3%患者栓塞治疗后发生缺血性肠病及梗死。

桑杰(Sanjay)等对176例216次的双气囊小肠镜(DBE)操作中发现血管畸形占28.7%,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后短期成功率达85.7%。艾柯夫(Eickhoff)等报道APC治疗消化道血管病变的复发率7%~19%。

非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奥曲肽(50微克/12小时)与安慰剂相比能降低短期总出血率(23%对48%,P<0.05),在显性出血率方面未见改善。

戈之铮等报告的一项开放、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在治疗胃肠道血管畸形(GIVM)所致难治性出血患者中长期有效,其机制可能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

该研究纳入55例反复出血的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观察39个月。止血有效率分别为71.4%和3.7%(P<0.001);完全止血率分别为46.4%和0%(P<0.001);输血率、总住院率、因出血所致住院率、年化出血次数、出血持续时间、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量、因出血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的改善度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沙利度胺治疗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下降。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