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非盲的随机多中心研究的初步分析发现,在给予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不明的nSqNSCLC患者PC/G或G治疗时,虽然未调整的风险比(HR, PC/G vs G)对PC/G疗法是有利的(0.85, 95% CI: 0.63–1.13),但是接受这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FS)并没有显著差异。在此,对该项研究的最终总生存期(OS)进行报告。
原文题目:
A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comparing first-line pemetrexed plus cisplatin followed by gefitinib maintenance (PC/G) with gefitinib monotherapy (G) in East Asian patients (p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qNSCLC): Final survival results.
摘要
背景:本非盲的随机多中心研究的初步分析发现,在给予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不明的nSqNSCLC患者PC/G或G治疗时,虽然未调整的风险比(HR, PC/G vs G)对PC/G疗法是有利的(0.85, 95% CI: 0.63–1.13),但是接受这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FS)并没有显著差异。在此,对该项研究的最终总生存期(OS)进行报告。
方法:符合条件的患者是晚期nSqNSCLC东亚患者,年龄≥18岁、从未接受过化疗、既往轻度抽烟或无抽烟史、ECOG PS 0/1且EGFR突变状态不明。患者(N = 236)被随机均等分到PC/G组(21天一个周期,应用培美曲塞00 mg/m2 + 顺铂75 mg/m2 6个周期后改为每天应用吉非替尼250mg)和G组(每天应用吉非替尼250mg)。对76例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进行了确定,结果52例患者(68.4%)发生了该突变。使用未调整的Cox回归分析对OS进行了分析(意向治疗人群)。
结果:两组间的基线特征相似(两组患者都为118例)。从整体人群来看,两组的中位OS相似,但是G组EGFR突变亚组的中位OS较长(EGFR-突变,Ex19del,L858R;见下表)。中断后疗法(PC/G: 60.2%;G: 72.0%)包括化疗(PC/G: 34.7%;G: 61.9%)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二次用药(PC/G: 22.9%;G: 7.6%)。
结论:从整个人群来看,PC/G组和G组的OS并没有显著差异。但从报告的PFS来看,G组EGFR突变亚组(特别是Ex19del)和PC/G组EGFR野生型亚组的PFS结果较好。临床试验信息:NCT01017874。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