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伟:2014年胰腺癌研究进展回顾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上升。2014年美国估计胰腺癌死亡例数,男性20170 例,女性19420 例,均列第4 位。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预测2030年胰腺癌死亡例数将仅次于肺癌,居第2 位。中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胰腺癌排第7 位。尽管外科切除肿瘤可为延长生存期提供最佳选择,然而85% 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转移或处于局部进展期,无法手术治疗。为了更好地提高胰腺癌诊治水平,亟需转化医学以及临床研究的突破进展。本文就2014年胰腺癌研究进展做一回顾。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目前,我国胰腺癌的诊治存在早诊率低、错诊率高、偏重外科手段、治疗水平不均衡、不规范、有效药物少、治疗轻循证重经验、综合治疗的实施力度不够等问题,远期生存极不理想。针对胰腺癌中国诊治现状,为了进一步规范胰腺癌诊断和治疗,提高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胰腺癌专业领域多学科专家,制订了《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于2014年4月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同时在全国举办了5 次巡讲会。该《共识》强调,在胰腺癌诊治过程中,应遵循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原则,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等,结合体能状况全面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应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现有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治愈或控制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OS)期的目的。立足转化性研究,深入理解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注重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研发胰腺癌诊疗的新靶点和新药物,仍是胰腺癌未来诊治发展的方向。
胰腺癌研究进展基础及转化研究
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个长期过程,是遗传和表观遗传突变不断积累的克隆进化过程,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我们知道90% 以上的癌症中可见RAS 突变,其中KRAS与胰腺癌密切相关,但是迄今还没有甄别出其他主要的分子驱动基因。
近年来,炎症、细胞代谢、非编码RNA、肿瘤干细胞、间质微环境以及肿瘤免疫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是转化医学的研究热点。基于炎症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JAK 通路抑制剂卢佐替尼(RUX)的临床试验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肿瘤微环境与胰腺癌的关系较为复杂。胰腺癌间质反应增生到底是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还是作为肿瘤成分而促进肿瘤生长,仍未明了。之前的研究大多更倾向于这种纤维组织增生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因此靶向肿瘤间质用于治疗胰腺癌,但大多临床试验效果较差;而最新的研究结果提示,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并不能阻断胰腺癌生长,当消除纤维组织增生后,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同时,靶向Hedgehog分子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失败,也提示肿瘤和间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临床前研究证明,抑制Hedgehog通路后打破了上皮成分与基质成分之间的平衡,虽然能够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但同时加速上皮内瘤变。然而,激活间质细胞Hedgehog通路后,间质细胞可限制肿瘤生长,这为临床靶向胰腺癌间质治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此外,靶向肿瘤代谢(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及脂肪酸循环)的关键酶可能会是有效的途径;靶向肿瘤干细胞、非编码RNA可能会是很好的思路;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包括接种疫苗、过继细胞疗法、特异性抗体靶向共刺激和(或)共抑制配体和受体、耗竭Treg细胞等]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基础及转化研究进展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基础及转化研究与胰腺癌临床研究相结合,回答和解决临床面临的问题为了必需关注的问题。
王理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兼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临床肿瘤学论坛》杂志版权所有,不许可,禁止改编、转载。
-
第十七届CSCO大会在厦门召开
2014年9月17日-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