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奇:2014年食管癌诊治新进展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 彭俊 陈龙奇        期刊:2015年-01月(49期)

2014年食管疾病领域最重要的盛会便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国际食管疾病大会。第14 届国际食管疾病大会于2014年9月22 日至24 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作为食管疾病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本次大会共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 余位学者参加,收录600余篇会议摘要。会议内容涵盖食管良性疾病和食管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科研各个方面,与会学者报告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一如既往,食管癌依旧是本次大会的讨论重点。

本次会议进行了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换届改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胸外科Peters Jeffrey教授顺利完成了ISDE主席任期,美国梅奥诊所胃肠内科教授Kenneth K. Wang 出任新一届ISDE 主席。第15 届国际食管疾病大会将于2016年9月19日至21日在新加坡举行。令人欣喜的是,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国大陆学者较上届明显增加(共有17人作大会报告,14 人进行海报或视频交流),但与同为亚洲食管癌大国的日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约72 人作大会报告)。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国学者主要是食管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希望胃肠内科、肿瘤内科、放射学科、内镜学科及基础研究等研究人员以后能够积极参会交流,向国际同行展示我国研究成果。

2014 年,食管癌的微创治疗、淋巴结清扫、内镜诊治及综合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潜在诊断、分期及治疗价值的分子靶点是研究热点。在此,笔者结合本次食管疾病大会的内容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回顾。

微创治疗

目前,微创食管癌手术多采用颈部吻合,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可以使切除更加彻底进而减少术后复发;②操作更方便。但是有研究认为,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吻合,而且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后继发的吻合口狭窄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另外,颈部吻合需要更长的细管胃,对于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仍有争议。因此,对于中下段食管癌以及贲门癌患者,胸腔镜下的胸内吻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安徽医科大学张仁全教授报告了关于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与颈部吻合比较的研究结果,并认为对于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胸内吻合喉反神经损伤发生率低,术后短期生活质量高。

食管癌的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合理的淋巴结清扫一直是食管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日本学者Takashi Kanemura 分析了对175例食管癌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各组淋巴结对患者生存的价值,并认为上段食管癌患者的左右喉反神经淋巴结及16、17组淋巴结,中段食管癌患者的左右喉反神经、8M及下段食管癌患者的16、17、8L及左右喉反神经的清扫对于患者生存有重要价值。另一位日本学者Yuji Tachimori 在会上对1276 例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区域的预后价值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分别对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上纵隔淋巴结、颈段食管旁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上纵隔淋巴结、胃周淋巴结、中纵隔淋巴结及颈段食管旁淋巴结及下段食管癌患者的胃周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及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对于患者生存具有重要价值。

食管早癌的内镜诊治

随着食管早癌内镜治疗的发展,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引发的食管狭窄也引起学者关注。日本学者Akihiro Yamada 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189例患者行ESD术后有73人(38%)发生术后狭窄,术后狭窄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的部位、操作时间及食管全周受累。另一位日本学者Akiyoshi Ishiyama在其报告中指出,术前口服及术中局部注射激素可起到预防术后食管狭窄的效果。瑞典学者Peter Elbe则报告了通过使用人工培养的患者188体育平台论坛 上皮被膜达到了预防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效果。

基础研究

在未来,与食管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可能会被纳入对患者的分期诊断中。加拿大学者Henry Jiang等对35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整合蛋白β-1高表达组患者的预后较低表达组护患者差。北京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对274 例食管鳞癌患者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HOXC6 及HOXC8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并认为其可作为TNM分期的补充。日本学者Yoshiaki Kita等报告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激酶亚单位2(CKS2)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分期、淋巴浸润、及远处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荷兰研究者Eelke Toxopeus对384例食管腺癌分析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与预后相关。

靶向治疗是目前各种肿瘤的研究热点,食管癌也不例外。澳大利亚学者NicholasClemons在报告中指出,敲除了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7(GRB7)基因后,可抑制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2(HER2/Neu)高表达的食管腺癌细胞生长,具有潜在靶向治疗价值。南京医科大学李树清报告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食管鳞癌转移相关,同样具有潜在诊断与治疗价值。

陈龙奇:主任医师,教授,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会员,ISDE官方杂志《食管疾病》(Dis Esophagus)副主编。

《临床肿瘤学论坛》杂志版权所有,不许可,禁止改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