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6日,第10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本次大会由韩国癌症协会(KCA)主办,云集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和探讨了亚洲地区肿瘤领域的学术问题,内容涵盖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等治疗与基础研究的进展。总体上看,会议主要围绕肿瘤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而展开。大会介绍了肿瘤的基因组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和相关的外科治疗理念,有关肿瘤转化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及一些在亚洲
6月13~16日,第10届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本次大会由韩国癌症协会(KCA)主办,云集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和探讨了亚洲地区肿瘤领域的学术问题,内容涵盖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等治疗与基础研究的进展。总体上看,会议主要围绕肿瘤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而展开。大会介绍了肿瘤的基因组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和相关的外科治疗理念,有关肿瘤转化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及一些在亚洲国家开展的有关癌症化疗方案与新药研究的临床试验。本报特邀国内与会专家陆续报道这次会议中有关肿瘤转化性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精彩内容。
刚刚结束的第10届ACOS会议的内容精彩纷呈,肿瘤转化研究与个体化治疗贯穿大会始终;肺癌、结直肠癌的转化研究一如既往地成为肿瘤转化研究的领头羊,其他肿瘤的转化研究也紧跟其后,取得不少成就。高通量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无疑成为本届大会转化研究领域的最大亮点,也掀起了肿瘤转化研究的新一轮热潮。
基因变异与肿瘤
随着美国政府制定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的开展,各国科学家纷纷投入到不同肿瘤的基因变异[基因拷贝数变化、结构异常、信使RNA(mRNA)与微小RNA(miRNA)表达谱、DNA甲基化、基因突变等]系统分析中,为了解癌细胞发生、发展机制,制定新的癌症预防与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库彻拉帕廷(Kucherlapati)教授专门针对TCGA计划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大会报告。李(Lee)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基因拷贝数变异(CNV)和结构变异(SV)是基因组异常的常见形式,运用下一代DNA测序技术从千人基因组计划(1000 Genome Project)中鉴定出结构异常的基因组,会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中国香港学者梁(Leung)首次运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了胃癌患者的多种基因突变,有望根据不同的基因变异对患者进行分类,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新加坡刘(Liu)等运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不仅对乳腺癌的易感基因突变进行了分析,还对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探索。韩国金(Yon-Hui Kim)等运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胃癌中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了分析,发现AMP激活蛋白激酶α(AMPKα)可能是早期胃癌的预测分子及治疗靶点。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
DNA甲基化与肿瘤 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机制之一,与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日本学者绀户(Kondo)等报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是肿瘤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以胃肠间质瘤(GIST)为例,运用甲基化CpG岛扩增微阵列(MCAM)方法对GIST肿瘤组织进行分析,发现了几个新的诊断及预后标志物(如REC8、PAX3等)。
中国台湾学者赖(Lai)等探索了DNA甲基化与常见妇科肿瘤的关系,虽然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但误诊及癌前病变的过度治疗却时有发生,且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DNA甲基化检测有望成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标志物;卵巢癌尚无明确的靶向治疗手段,有望根据不同的DNA甲基化谱为患者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微小RNA与肿瘤 Mi-RNA作为另一种表观遗传机制,近几年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也迅速增长,韩国金(Wun-Jae Kim)教授在报告中提到,miRNA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以膀胱癌为例,发现尿液中2个miRNA在膀胱癌的诊断和复发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miR-122寡核苷酸靶向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说明miRNA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标。
个体化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分子标志物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在肺癌领域已取得很大进步,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中获益、KRAS突变患者可能从MEK、ERK(两种信号分子)抑制剂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中获益、cMET过表达患者可能从MET抑制剂联合EGFR抑制剂中获益、crizotinib治疗ALK重排患者疗效较好等。
然而,继发耐药无疑成为另一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台湾学者杨(Yang)报告了阿法替尼(afatinib)逆转EGFR-TKI耐药的研究,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位用药9~12个月后会对EGFR-TKI耐药,而EGFR继发T790M突变或cMET扩增是最常见的两种耐药机制;不可逆性TKI afatinib 会延迟T790M的发生,且cMET抑制剂联合EGFR-TKI会逆转耐药。但多数患者会产生多种耐药机制,因此,如何根据正确的分子标志物选择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待深入研究。
除继发耐药外,中国学者吴一龙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虽然EGFR突变患者可从EGFR-TKI中获益,但EGFR突变丰度高的患者其疗效和预后明显优于突变丰度低的患者,因此,对于EGFR突变丰度低的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尚需继续研究。
耐药问题在其他肿瘤中也是一个常见现象,如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继发耐药,需要对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延缓耐药出现、逆转耐药提供有力证据。
■小结
总之,肿瘤转化研究的道路还很漫长,美国M.D.安德森(Anderson)癌症中心的洪(Hong)教授以BATTLE策略治疗肺癌为例告诉大家,成功的转化研究不外乎遵守“三个正确”原则,即“正确靶标(right target)、正确药物(right drug)、正确患者(right patients)”。我们也坚信,转化研究必定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突破。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