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CLL诊治:从过去走向未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国平 发自美国芝加哥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6-11
导读

         2012年,ASCO最高荣誉奖——戴维•卡尔诺夫斯基(David A. Karnofsky)纪念奖授予了北岸长岛犹太医学中心的雷(Rai)教授。在获奖演说中,Rai教授不仅与大家分享了他们过去40多年间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方面的研究成就,还对CLL诊治从Karnofsky时代到目前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字:  CLL | ASCO 

CLL诊治:从过去走向未来
 

  2012年,ASCO最高荣誉奖——戴维•卡尔诺夫斯基(David A. Karnofsky)纪念奖授予了北岸长岛犹太医学中心的雷(Rai)教授。在获奖演说中,Rai教授不仅与大家分享了他们过去40多年间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方面的研究成就,还对CLL诊治从Karnofsky时代到目前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分期及预后指标:Rai分期及Binet分期系统的相继提出和修订

  CLL是一种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预后异质性。CLL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从仅有淋巴细胞增多到乏力、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感染及贫血等),相应的临床结局也千差万别,总生存(OS)期从数月到数十年不等。为更好地预测每位初诊患者的预后并指导治疗,Rai教授在临床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于1975年提出了CLL Rai临床分期。

  Rai分期根据淋巴结增多、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将CLL患者分为0~Ⅳ期。随后,另一位学者比内(Binet)提出了Binet分期系统,将CLL分为A、B和C期。在此基础上,Rai教授综合两个分期系统进行了风险预后修订,将CLL分为低(0期)、中(Ⅰ~Ⅱ期)和高(Ⅲ~Ⅳ)风险三组。2006年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显示,CLL预后分期为低、中和高危的患者中位OS分别为0~15年、5~7年和3~4年以内。目前这两种系统仍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预后分期系统。

  分子预后指标:研究进展及新型治疗的探索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包括Rai教授团队在内的研究者尝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完善分期,并对CLL的分子预后标志物进行了探索,如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IGHV突变状态、细胞膜表面CD38及细胞内ZAP-70的表达等。有研究者发现,CLL细胞表面未表达CD38者较表达者具有更长的OS,而细胞内ZAP-70表达者的OS较未表达者更长,提示这两个基因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在分子细胞遗传学方面,德国研究者对大样本的CLL患者进行分析发现,17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主要与p53基因功能丧失有关,具有该特征的CLL患者预后最差,而具有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随后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重要发现。 在IGHV突变状态的探索中,Rai教授及其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发现IGHV突变患者的生存显著优于未突变者。

  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研究者对CLL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信号通路进行深入研究,并试图寻找出针对这些关键点的有效治疗药物。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δ同工型(PI3Kδ)及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在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CLL细胞增殖、存活、黏附等。针对PI3Kδ的抑制剂GS-1101 在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模型中显示可降低通路信号传导,诱导凋亡并抑制来自微环境的信号;在临床研究中,GS-1101显示对CLL患者约24%的总体缓解率,其联合ofatumumab(人源化抗CD20单抗)后更是有10%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针对BTK的抑制剂ibrutinib也显示出良好疗效。此外,以CD19为靶向的CAR T细胞(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治疗已成功应用于CD19+的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将其用于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这些研究成果将继续促进CLL诊治的不断完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