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2011年肝癌研究进展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史颖弘朱小东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2-10
导读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已成为中国第二位的癌症死因,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步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将简要综述2011年肝癌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关键字:  肝癌 | 研究 

inserted image
 

图  乙肝病毒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已成为中国第二位的癌症死因,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步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将简要综述2011年肝癌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筛查及早期诊断

  肝癌的筛查需面对数量庞大的人群,应考虑检查指标的敏感度、特异性及经济-效益比。美国肝脏病研究学会(AASLD)2011 版指南更新中认为,甲胎蛋白(AFP)  敏感度及特异性并不高,不推荐用于肝癌的筛查,但针对美国1480例丙肝患者的研究发现,利用AFP结合超声的筛查可及时发现肝癌并降低患者死亡率,关键在于筛查时间的间隔。结合既往我国的研究结果,在没有出现更好的肝癌血液筛查指标之前,AFP 结合超声检查是较好的肝癌筛查手段,并能降低肝癌死亡率。

  同样,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也一直缺乏有效的血清标志物,AFP 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一般,其他血清标志物虽多但并不让人满意。笔者最近发现血浆microRNA可以早期诊断乙肝相关的肝癌,该研究共纳入934名患者(包括慢性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相关肝癌)或健康对照的血浆样本,经过发现(Discovery)、检测(Training)和验证(Validation)3个阶段的数据挖掘,从723 个microRNA 中筛选出7 个构建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在对肝癌与健康对照、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0.842 或0.884。将巴塞罗那分期(BCLC)不同的肝癌与非肝癌患者作鉴别诊断时,0期、A期、B期和C 期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0.888、0.901 和0.881。对于AFP 阴性的人群,该microRNA模型也可以很好地区分肝癌和非肝癌,ROC 曲线下面积达到0.879。该发现有望经临床大样本验证及推广。

  危险因素及乙肝患者肝癌风险评估

  目前已知性别、年龄、肝癌家族史、饮酒习惯、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HBV DNA水平和HBV的基因型]等为罹患肝癌的危险因素,但乙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究竟如何,尚无大样本的分析数据。

  2011年,REVEAL研究利用大样本、不同地区(中国台湾、香港和韩国)及不同研究人群(社区和医院)建立了肝癌的风险评分,包括以下因素:性别(男性2 分)、年龄(35~39岁为1分,之后每增加5岁再增加1分)、ALT(15~44 U/L 为1 分、≥45 U/L 为2分)、HBeAg(阳性为2 分)、HBV DNA 拷贝数(log 值4~5 为3 分、5~6 为5 分、≥6 为4  分)。该风险评分为上述五项指标的总和,满分17分,继而可推测患者3年、5年和10年罹患肝癌的风险。

  在肝癌的各项危险因素中,代谢综合征逐渐受到重视。美国一项研究分析显示,肝癌患者比无癌患者更可能有代谢综合征病史,37.1%的肝癌患者、29.7%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有代谢综合征,而无癌成人中只有17.1%合并代谢综合征,这提示代谢综合征是重要的肝癌危险因素。代谢与肿瘤(包括肝癌)也正成为基础研究的热门话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