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生的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工作组依据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版CLL 指南。下面,我们就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与国内CLL 指南的异同,对其中治疗部分进行解读。
11q-患者的治疗进展
细胞遗传学异常是CLL的重要预后预测指标,伴有11q-或17p-的患者通常认为预后不良。我们知道,伴有17p-的患者预后最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而相对于17p-,伴11q-患者的治疗最近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在2011 年NCCN 指南首次将伴有11q-患者的治疗选择单独列出讨论。伴11q-患者的治疗进展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FCR方案可克服11q-的不良预后作用2010年,德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组报道了一项Ⅲ期前瞻性随机性研究,该研究比较了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与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并加上利妥昔单抗(FCR 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CLL 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入FCR 组和FC 组的患者数分别为408例和409例。疗效分析显示,FCR组的整体CR 率和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4%和90%,显著高于FC 组的22%和80%(P 值均<0.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51.8月和31.8月(P <0.0001),随机化3年后FCR组的PFS率和OS率分别为65%和87%,显著高于FC 组的45%和83%(P <0.0001和P =0.012)。FCR组的疾病进展风险较FC组降低了44%。
亚组疗效分析显示,伴有11q-患者的CR率从FC组的15%提高到FCR组的51%(P <0.0001),伴11q-患者的3年PFS率从FC 组的32%提高到了FCR 组的64%(P < 0.0001);OS方面,伴有11q-患者的3年OS率在FCR组达94%,显著高于FC组的83%(P =0.036)。
可见,11q-在FCR 的治疗背景下不再是预后影响因素。
烷化剂可提高11q-患者的疗效
最早仍然是德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组比较了FC 方案与单独F 疗效的CLL-4临床试验。在该研究中,FC方案无论是治疗反应率还是PFS均优于单药F,FC方案显著改善了伴11q-患者的PFS,提示加入烷化剂环磷酰胺后可改善11q-患者的预后。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的免疫化疗提高了CLL的疗效,Mayo临床中心先后开展了两组临床试验,分别评估了PCR(喷司他丁+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和PR(喷司他丁+利妥昔单抗)在初治CLL中的疗效。其中,在PCR临床试验中,11q-不再是不良预后因素。PCR试验中的治疗反应率、CR率和PFS均优于PR临床试验,特别对于11q-患者,其无治疗生存时间(TFS)在PCR临床试验中为32个月,而在PR临床试验中为7.9个月,两者差别显著。这提示,加入烷化剂,特别是环磷酰胺后,可能提高了11q-患者的疗效。
目前有临床试验(US Intergroup TrialCALGB 10404)正在比较FCR与FR对初治CLL 的疗效,以期进一步明确环磷酰胺在CLL中的地位。
图B 细胞单克隆抗体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