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乳腺癌伴库肯勃瘤1例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 杨恺惟 席思思 徐玲 刘荫华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2-23
导读

         患者女性,37岁,因“双侧附件肿物切除术后,发现右侧乳房肿物8天”于2011年4月8日入我科治疗。病理诊断为卵巢Krukenberg瘤。

关键字:  乳腺癌 | 库肯勃瘤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7岁,因“双侧附件肿物切除术后,发现右侧乳房肿物8天”于2011年4月8日入我科治疗。

  入院情况

  患者2011年3月因“体检发现双侧附件肿物,伴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在我院妇科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肿瘤家族史。查体示右附件区包块,与子宫关系密切,活动差,压痛(-);左附件区(-);B超示双附件囊实性包块,左侧34×35×35 mm,右侧69×40×36 mm,均可见血流信号。

  2011年3月31日行腹腔镜双附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示卵巢转移性肿瘤,疑为库肯勃(Krukenberg)瘤。探查胃肠道、肝脏、大网膜外观无异常改变。术后组织病理示双侧卵巢组织中低分化癌,广泛浸润,部分呈印戒细胞样,部分可见腺样排列。免疫组化示角蛋白CK7+++,CK20+++;CK(AE1/AE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连环蛋白P120膜+;乳腺珠蛋白1(MGB1)-。

  病理诊断为卵巢Krukenberg瘤。

  术后复检胃、肠镜未见异常,乳腺B超发现右乳22×8 mm肿物,同侧腋窝最大径10 mm淋巴结。乳腺肿物粗针穿刺病理结果示浸润性导管癌及脉管癌栓,部分细胞呈印戒样改变(图1)。组织学分级Ⅱ级。免疫组化示ER-,PR-,HER2+,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30%,CK5/6-,P53-,Ki-67 60%。转入我科后行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示右乳外上象限结节,葡萄糖代谢轻度增高;右侧腋窝淋巴结(2枚),转移可能性大。

  结合患者卵巢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右乳腺癌,卵巢转移(cT2N1pM1a,Ⅳ期),卵巢Krukenberg瘤(图2),双侧附件切除术后。

 

 

  治疗方案

  根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第7版TNM分期标准,该患者确诊为Ⅳ期三阴性乳腺癌,抗HER2治疗及内分泌治疗无效,故首先采用了紫杉醇联合多柔比星(TA)三周方案解救化疗。

  疗效评估

  2个周期后B超检查发现,右乳肿物最大径从治疗前22 mm增至24 mm,增幅<20%,同侧及对侧乳腺未见新发病灶,临床疗效评价疾病稳定(SD)。增加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右乳异常信号灶,范围约66×46 m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 6级,左乳腺BI-RADS分级2级;双侧腋窝未见肿大淋巴结;复查右乳肿物粗针穿刺,病理提示肿瘤形态、分布及密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学分级为G1);综合评价疗效疾病稳定(SD)。继续同方案第3个周期化疗后3周进行疗效评价,B超示右乳肿物无明显变化,但左乳发现18×12 mm新发肿物;MRI亦提示左乳腺异常信号灶,范围30×19×13 mm,BI-RADS 分级4~5级;左乳粗针穿刺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大量脉管癌栓,形态及分布特点与右侧肿瘤相同;免疫组化示ER-、PR-、HER2+、Ki-67 30%;同时腹部MRI发现肝内异常信号,不排除肝脏转移。综合评价疗效为疾病进展(PD)。因此,选择更换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三周方案治疗。NP方案治疗2个周期后结合临床体检、B超及MRI检查,右乳肿物缩小,左乳及肝内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综合疗效评价SD。

  后续治疗

  目前继续NP方案解救治疗过程中,并拟定每周期化疗后3周(下次化疗开始前)选择B超进行疗效评价,每两周期化疗后3周(下次化疗开始前)选择乳腺MRI进行疗效评价。若确定SD或部分缓解(PR),则在完成6个周期化疗后实施双侧乳腺姑息性切除术,并对肝脏肿瘤选择射频消融术。此期间任何一次评价为PD则放弃化疗立即选择相同方式姑息手术。

  分析讨论

  Krukenberg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1896年,弗里德里克·库肯勃(Friedrich Krukenberg)首次描述了Krukenberg瘤的疾病特征,1902年,该疾病确定为转移性癌。Krukenberg瘤临床多发于绝经前,常累及双侧卵巢,1989年,WHO明确Krukenberg瘤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为肿瘤生长在卵巢内、镜下见印戒黏液细胞、卵巢间质伴有肉瘤样浸润。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是主要的转移途径。Krukenberg瘤原发灶约76%来源于胃,11%为肠道,乳腺来源仅占4%。本病病程隐匿,预后不良,中位生存期仅6~17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22.4%~57.8%、1.9%~6.8%、0~2.7%。

  Krukenberg瘤临床少见,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完整切除卵巢转移肿瘤联合化疗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多数学者认为,能R0切除者应切除原发灶和卵巢转移灶,术后予全身化疗;不能R0切除者可行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乳腺癌伴Krukenberg瘤治疗推荐

  尽管乳腺癌伴Kruken-berg瘤尚无一致的治疗方案,但对于伴有多发、远隔部位转移的Ⅳ期乳腺癌(三阴性,不伴骨转移),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推荐全身化疗为其优选方案,在连续3个化疗方案无效或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3分时,则应考虑改用姑息治疗。

  全身化疗推荐的一线方案包括:对于未应用过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的患者,首选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对于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患者,推荐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方案;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方案推荐,可以考虑的药物有卡培他滨、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铂类,采取单药或联合化疗。

  本例患者以卵巢占位首诊,临床及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合并Krukenberg瘤。根据其临床分期(Ⅳ期)及分子分型(三阴性),选择TA方案解救治疗,为临床一线推荐方案,化疗两个周期后患者达SD。第三周期后对侧乳房及肝脏出现新发转移病灶(患者PD),选择更换方案解救化疗符合晚期患者解救治疗的原则。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Krukenberg瘤原发于乳腺极为少见,本例患者为Ⅳ期乳腺癌,已不能达R0切除,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在该病例中,选择B超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组织病理进行综合疗效评估,可以适时调整方案以达到个体化治疗和最大获益。同时,由于患者内分泌治疗无效,考虑在适当时机酌情选择外科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病灶,以期降低肿瘤负荷,亦不失为获得更好疗效的选择。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