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问题的探讨

作者: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马礼钦 潘建基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2-14
导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纠正患者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而且要求清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患者的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QOL)。传统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指标常是侧重于生理方面,如治愈率、病死率、生存时间等。而今随着WHO健康新概念的提出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的评价已经成为临床试验疗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1985年美国FDA就已决定新药评估不但要提供患者生存期,还要提供患者生存质量的资料,建议把患者生存质量作为临床试

关键字:  鼻咽癌 | 肿瘤 

inserted image
马礼钦

1994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福建省肿瘤医院工作至今,现为头颈部放疗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鼻咽癌调强放疗及放疗后生存质量,先后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纠正患者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而且要求清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患者的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QOL)。传统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指标常是侧重于生理方面,如治愈率、病死率、生存时间等。而今随着WHO健康新概念的提出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的评价已经成为临床试验疗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1985年美国FDA就已决定新药评估不但要提供患者生存期,还要提供患者生存质量的资料,建议把患者生存质量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

  鼻咽癌在我国,尤其南方各省发病率较高,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CT 和MRI 等影像技术的进步、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放化疗综合治疗的应用,鼻咽癌临床疗效有了较明显的提高,5年生存率升至67%~75%。而近年来调强适形放疗(IMRT)新技术的应用使鼻咽癌的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5年生存率已超过80%,相当一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

  随着生存期的延长,放射治疗后出现的远期后遗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问题也日益显著。鼻咽癌具有向邻近组织浸润生长的生物学特点,病灶附近是垂体、脑干、颞叶、颅神经、脊髓、眼、耳、口及唾液腺等重要组织和器官。不但病灶本身可侵犯,放射治疗也常涉及这些正常组织器官并超过其照射耐受剂量,这势必会对躯体尤其是头颈部的重要功能产生影响。放射治疗后鼻咽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性并发症,如常规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口咽干燥、耳鸣、听力障碍、颈部纤维化、张口困难、视力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由于人与社会接触以及情绪反应很大程度依靠头颈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随着鼻咽癌治疗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放射治疗后的远期并发症从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多方面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