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本刊曾围绕鼻咽癌的发病特点、临床分期的变化、放疗技术的进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患者的价值、晚期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介绍。时隔1年,作为鼻咽癌放疗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近距离治疗”又增添了哪些证据?放化疗领域又出现了哪些进展?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如何?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潘建基、吴君心、林少俊、宗井凤、郭巧娟、马礼钦和徐鹭英等多位医师,将在第11期《临床肿瘤学论坛》深度评论(Comment)和主题报告(Keynote Review)栏目中为我们
2010年9月,本刊曾围绕鼻咽癌的发病特点、临床分期的变化、放疗技术的进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患者的价值、晚期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介绍。时隔1年,作为鼻咽癌放疗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近距离治疗”又增添了哪些证据?放化疗领域又出现了哪些进展?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如何?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潘建基、吴君心、林少俊、宗井凤、郭巧娟、马礼钦和徐鹭英等多位医师,将在第11期《临床肿瘤学论坛》深度评论(Comment)和主题报告(Keynote Review)栏目中为我们答疑解惑,现摘取部分内容作一推介。
分期指导下的鼻咽癌治疗策略
1 鼻咽癌2008分期方案形成,’92分期停用
↓
鼻咽癌2008分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
Comment 鼻咽癌2008分期:我国鼻咽癌发展的促动力
·鼻咽癌2008分期的最大突破在于确立了磁共振成像(MRI)作为分期的首要手段,而全国使用统一的MRI扫描规范和报告模板,将利于缩短各单位鼻咽癌诊断水平的差距,最终提高整体水平;
·依据MRI进行分期,可能在治疗策略的制定和放疗靶区勾画两方面对疗效产生影响;
·自2008分期得到修订后,国内鼻咽癌分期相关研究空前活跃,主要集中在对新分期的验证、新分期与’92分期的对比、MRI对于分期的作用等方面。
2 T1~2期:外照射放疗
↓
是否已足够?
↓
Keynote Review 1 鼻咽癌的近距离治疗
·T1/2期鼻咽癌在外照射后接受计划性腔内放疗可获满意的局部控制率;
·近距离治疗追量可大大减少外照射剂量,这与患者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3 N2/T3~4及以上期别: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
↓
诱导化疗、辅助化疗的价值?
↓
Keynote Review 2 鼻咽癌放化疗研究进展
·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
·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
·调强放疗(IMRT)时代放化疗策略的制定;
·放化疗研究的挑战依然存在,包括如何权衡化疗真正益处,以尽可能减少其带来的副作用等。
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内容
1 了解和预防鼻咽癌放疗后远期副作用极其重要
↓
鼻咽癌放疗后远期副作用及处理?
↓
Keynote Review 3 鼻咽癌放疗后远期副作用
·放射性脑损伤
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脑代谢复活剂和脑保护药物。
·放射性脊髓损伤
放射性脊髓炎的主要处理手段是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是放射性脊髓损伤的最常用药物;当脊髓最大剂量限制为等效单次剂量13 Gy或20 Gy分3次照射时,脊髓病的发生率<1%。
·放射性吞咽功能损伤
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是鼻咽癌放疗后主要死因之一;吞咽困难和呛咳不可逆,尚无有效治疗;食道入口5 cm的平均剂量<60 Gy,可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
·放射性听力损伤
鼻咽癌放疗后的听力下降有相当一部分是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对于常规分割放疗,为降低感音性耳聋发生率,平均放射剂量应限制在≤45 Gy(更保守估计≤35 Gy)。
·放射性视力损伤
分次剂量≈1.8 Gy、总照射剂量>60 Gy或单次放射外科剂量>12 Gy可显著增加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危险;分割照射总剂量小于500 cGy时不会产生明显可见的晶体混浊。
2 生存质量评价已成为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
放疗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何影响?
↓
Keynote Review 4 先进放疗技术的生存质量益处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量化评估适形IMRT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的研究提示,IMRT技术可减轻鼻咽癌放疗后无瘤生存患者口干、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进食吞咽困难等放疗后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