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肺癌治疗:个体化和多学科并肩齐行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彭群惠 来源:第12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特刊 日期:2011-10-28
导读

         谈及本次大会的主题“关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优化肺癌个体化治疗”时,陆教授表示,关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出现,患者生存质量才获得提高,而对肺癌分子生物学事件的深入了解使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我们一直在谈论的肺癌个体化治疗过去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真正的个体化治疗也是近两年才开始,目前已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实践。

关键字:  肺癌 | 个体化 | 生存质量 

inserted image
 

  谈及本次大会的主题“关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优化肺癌个体化治疗”时,陆教授表示,关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出现,患者生存质量才获得提高,而对肺癌分子生物学事件的深入了解使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我们一直在谈论的肺癌个体化治疗过去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真正的个体化治疗也是近两年才开始,目前已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实践。

  随着分子靶向研究的进展,对肺癌分子生物学事件的深入了解,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有了很大改善,EGFR突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从既往的10个月延长至现在的30个月,而中国人群EGFR突变率比较高,这使得我国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改善更为明显;另外,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和检出率也都有所提高,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患者生存也获改善。

  而对于目前肺癌的多学科规范化治疗,陆教授则更多的是强调规范化有序的治疗,所有的疾病都强调多学科治疗,而肿瘤表现的特性就是多学科事件,但应明确的是,多学科的治疗并不是把多种治疗手段单纯地综合起来,应遵循4R原则,即在合适时间(right time)选择合适的患者(right patient)给予合适剂量(right dose)的合适药物(right drug),给予患者最大的生存获益。

  当问及未来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时,陆教授提出两点,首先,目前我们对肺癌内在分子生物学事件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对肺癌基因的发现仅局限于“过客基因”,而这些基因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并无直接相关性,大部分肺癌的“驱动基因”还有待去探究,未来,对肺癌内在驱动基因图谱的阐述将愈发清楚,基于不同基因的治疗靶点将会更加精准;其次,多学科治疗将更多地体现在肺癌诊治的整个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