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5岁,2007年常规体检发现左乳上方弥漫性增厚,未触及明确肿块。乳腺钼靶检查示左乳弥漫散在泥沙样钙化。左乳增厚区空心针穿刺病理活检示左乳导管内癌。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5岁,2007年常规体检发现左乳上方弥漫性增厚,未触及明确肿块。乳腺钼靶检查示左乳弥漫散在泥沙样钙化。左乳增厚区空心针穿刺病理活检示左乳导管内癌。
患者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导管原位癌(DCIS),接受左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石蜡病理报告示左乳腺外上DCIS,6 cm×4 cm×3 cm,累及小叶。区域淋巴结:腋尖0/1枚,腋下0/13枚。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细胞60%,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细胞4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阳性。分期为TisN0M0。患者术后接受他莫昔芬(TAM)辅助治疗。
2009年3月患者出现头痛症状并逐渐加重,6月出现伸舌左偏、言语不利、进食偶哽噎,遂接受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示枕骨斜坡骨破坏。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鉴于患者为单发骨转移,但转移病变无法取病理且伴随颅神经受损症状,首选了戈舍瑞林+来曲唑+放疗+帕米膦酸二钠。放疗1周后患者症状好转。一线内分泌治疗疗效评为疾病稳定(SD),至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个月。
2010年1月、3月,两次B超示患者肝右叶多发占位性病变,分别为2.7 cm×2.7 cm和3.0 cm×2.7 cm,但患者均拒绝治疗。2010年5月,磁共振成像(MRI)示肝脏多发转移(最大直径为5.5 cm)及胸腰椎多发转移,患者同意接受治疗。首先,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肝脏肿物穿刺,病理报告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ER、PR、c-erbB-2均为阳性,c-erbB-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为阴性。由于患者拒绝蒽环类药物,遂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
讨论精华
临床DCIS的诊断可能被低估
DCIS的确切诊断需病理科医师的充分配合,尽量多取材,避免遗漏可能存在的微小浸润甚至浸润性成分。研究表明,空芯针活检诊断DCIS的标本经肿块完整切除或全乳切除后,15%有浸润性癌成分。所以对于DCIS,空芯针活检存在低估的可能,需完整标本进行充分取材,有条件时连续切片,特别是对于易发生浸润的DCIS,如高级别伴有粉刺坏死、肿块大及侵犯乳腺导管范围大的肿瘤。
影像学检查对DCIS范围的界定
DCIS可为多灶,甚至多中心性生长也不少见。对病变范围判断有助外科治疗方式的确定。钼靶上病变范围被界定为二维,存在病变被低估或高估的可能。而MRI对多灶性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敏感性,研究显示其较钼靶能更好地确定病变范围,但对钙化灶的鉴别并不敏感。MRI可增加保乳术中切缘的宽度,减少局部复发的机会,同时也会增加全乳切除和检出对侧乳腺病变的可能,当然也可能致过度治疗。
DCIS的转移可能性
一般来讲,DCIS属非浸润癌,原则上不会发生转移,临床上罕见腋窝淋巴结转移。国内有研究报道,单纯DCIS和DCIS微转移(DCISMI)的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2%和14.9%~17.6%,说明腋窝淋巴结受累不是偶发事件。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开展,发现淋巴结内微转移灶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所以,对DCISMI者需关注腋窝淋巴结的处理。
外科治疗方式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意义
对于DCIS,一般外科治疗涉及肿块和腋窝两个方面。主流治疗方式为肿块切除±SLNB+全乳放疗(不涉及腋窝和锁骨上区),或全乳切除+SLNB。保乳手术需尽可能确定肿瘤病变范围,在符合保乳的条件下,保证切缘阴性,满足美学外观。SLNB目前可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准确预测淋巴结状态和避免过度治疗,对需关注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者可行。
DCIS患者肿块切除后的10年死亡率为2%左右,局部8年复发率约为20%~97%。肿块切除术后放疗可降低约一半的局部复发,但并没有明显提高生存率。全乳切除较保乳手术±放疗可减少原位癌或浸润癌的复发,但没有研究表明两者生存有显著差异。前哨淋巴结活检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本例患者,经空芯针活检和术中肿块切除病理冰冻检查确认为DCIS,但缺乏是否合并微浸润的资料,由于钼靶所见为广泛弥漫钙化,不推荐保乳术,而是全乳切除。而鉴于有合并微浸润的可能,应考虑SLNB或低位腋淋巴结清扫的改良根治术。
本例患者治疗方式选择
对可疑转移者原则上应予病理检查,但限于患者转移部位特殊,无法行病理再检测,PET-CT可辅助诊断。况且患者伴颅神经受损症状,按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及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ER阳性单纯骨转移者可首选内分泌治疗和膦酸盐类药物,以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由于该例绝经前患者对TAM耐药,首选卵巢功能抑制。考虑患者生活质量诉求,选择药物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另外,该患者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且受损神经最佳恢复期在1个月以内,必须考虑及时放疗。鉴于对颅底骨转移局部病变侵袭情况不易明确估计,可采取调强放疗。同时,该患者显然不适宜联合化疗,且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还可能混淆放疗疗效。考虑到患者内分泌治疗起效较慢,须强调首选放疗,或内分泌治疗联合放疗。该患者的疗效也验证了这一点。
患者既往未接受过任何化疗,按NCCN指南推荐应首选TA(紫杉醇联合蒽环类)方案,蒽环类仍是既往未接受过同类药物治疗者首选药物之一。对存在蒽环类使用禁忌者可考虑TX(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就疗效而言,两方案无显著差别。本例患者坚决拒绝蒽环类药物,因此TX方案是可取的。但6个周期TX方案疗效仅是PR,建议至少8个周期治疗后再调整为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或改为孕激素类药物治疗。
点评意见
该患者属临床个例,而个例治疗也有与指南相悖之处。治疗指南就像地图,是引导而不是限定。不过个例的病程发展也提醒我们,临床诊治中须注意多科室、多专业的沟通协作,包括诊断中注意到诸多高危因素时,应仔细考量病理诊断、手术及内科治疗的意义;一线TX方案化疗可取,治疗中指南、医师经验和患者意愿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更好疗效;可考虑延长联合治疗周期再调整为维持治疗,但对该患者不建议换二线孕激素治疗,推荐从治疗有效的联合方案中保留有效药物继续治疗;再次强调的是,诊治过程中多学科联合始终是合理解决问题、提高疗效的前提和保证。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