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收集过往足迹,迈向肿瘤治疗新未来

作者:金晶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8-11
导读

         石教授:肿瘤内科行至今天,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进入21世纪后,肿瘤内科治疗从以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为主的治疗,转化成以细胞毒类药物为基础、靶向药物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的方式,我们进入了基于患者遗传背景和分子表达产物,对其进行“区别”治疗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肿瘤内科医生如何把握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对中国医生而言,由于人种和遗传背景方面的差异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多探索本民族肿瘤患者特点和治疗方式的机会,我们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关键字:  肿瘤 | CSMO | 会议 

石远凯教授 

 《论坛报》:您能谈谈今年大会主题报告设置成一个国际论坛的初衷吗?

  石教授:肿瘤内科行至今天,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进入21世纪后,肿瘤内科治疗从以传统细胞毒类药物为主的治疗,转化成以细胞毒类药物为基础、靶向药物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的方式,我们进入了基于患者遗传背景和分子表达产物,对其进行“区别”治疗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肿瘤内科医生如何把握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对中国医生而言,由于人种和遗传背景方面的差异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多探索本民族肿瘤患者特点和治疗方式的机会,我们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鉴于此,今年的年会以“内科肿瘤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设立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论坛,这也是唯一的一场大会主题报告,我觉得,这个专场对所有肿瘤内科医生,甚至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今年是中国肿瘤内科大会(CSMO)走过的第5年,也是为了纪念过去的5年,我们举办了这样一个论坛,邀请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最顶尖的专家,还有我们的孙燕院士和管忠震教授,针对不同的主题作演讲,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事实证明,我们也聆听到了一场非常精彩而成功的学术报告。

  《论坛报》:在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进程中,中国肿瘤医生面临了何种挑战?

  石远凯教授: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临床研究和转化性研究领域。只有把临床研究水平提高了、加强了,把转换性研究做得更深入了,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经验,拿到更多我们自己患者的数据,做出更多成果让我们的患者分享。

  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还是来源于欧洲、美国和日本。这些年,中国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但我觉得数量还是太少。现在, 国家对这方面给予了极大关注,在“863”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等相关项目中, 投入了相当多的经费, 鼓励中国医学界的有志之士们去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内的新药研发体系。这一定会加强研究力量、 加快研究速度和提高研究水平。这是我们中国医生最应该去做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如何规范我们的治疗行为?个体化治疗并非是无依据的治疗,而应该是基于严格临床治疗规范的个体化治疗。先要遵守原则,而后才能谈论个体化,两者缺一不可。我觉得,这两方面都是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的,这就要求我们整个行业的执业医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追踪国际上的最新进展,这样才有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而这也是我们CSMO最主要的宗旨——交流成果,凝固共识,更新知识。

  《论坛报》:与往年相比,本届大会有何特点?

  石远凯教授:通过过去4年的发展,中国肿瘤内科界同道已广泛认可了将我们这样一个会议作为中国肿瘤内科学者共同交流的一个平台,其不仅成为中国肿瘤内科领域同道们的期待,也成为致力于转化性研究、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的同道们关注的对象。

  所谓临床肿瘤学,它是一个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领域。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不可能不去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CSMO近年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把与肿瘤内科治疗相关的其他学科纳入到大会中,会议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完整,这是对“多学科合作”理念身体力行的一个举措。

  我们必须知道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否则何谈治疗?何谈把握治疗时机?我们也需要在一个总揽全局的基础上,把自己这个学科做精、做细、做好。这是作为肿瘤内科医生应该持有的观点,而我们这个会议就是基于这个观点设计出来的,以内科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学科。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学科才能越来越有生机,越来越有凝聚力,越来越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这个会议的定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今年的优秀论文。与去年相比,虽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质量却明显提高,尤其是一些样本量较大的研究,让人眼前一亮。这让我们感到,虽然我国的整体研究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正脚踏实地、不断加强和完善自己,朝着缩短差距的目标,不断努力前行。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