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8岁,发现巩膜黄染、茶色尿1周余;不伴腹痛及恶心呕吐。查体见巩膜黄染,肝脏轻度增大。诊断为肝门胆管癌,浸润型。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78岁,发现巩膜黄染、茶色尿1周余;不伴腹痛及恶心呕吐。查体见巩膜黄染,肝脏轻度增大。
诊断
诊断依据
图1 CT平扫,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扩张的肝门胆管远侧可见软组织密度的小“结节”(箭号)。
图2 增强CT扫描,动脉期,可见“结节”轻度强化(箭号)。
图3 增强CT扫描,门静脉期,1.25 mm薄层,可见病变上端呈小弧形强化(箭号)。
图4 多层螺旋CT扫描,静脉期,沿肝外胆管长轴曲面多平面重组,可见长约1 cm的肝门胆管增厚(箭号)及管腔狭窄(箭头)。
图5 磁共振成像(MRI)增强脂肪抑制T1WI,可见病变强化(箭头),较CT更为明显。
图6 与图5同一水平MRI,T2WI。
图7 MR胰胆管成像,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与肝门胆管(箭头)及其远侧的突然狭窄(箭号),但不能显示病变。
■点评
肝门胆管癌为特殊部位的胆管癌,又被称为Klatskin瘤。由于在疾病的早期即可出现无痛性黄疸,患者常就诊较早,肿瘤多较小,以过去的影像学技术常难以显示肿瘤的直接征象,仅可发现肝门水平的胆管梗阻性扩张。
目前的影像学技术(特别是多排CT薄层影像)空间分辨率高,可直接显示病变,对于大体病理分型(包括外生型、腔内息肉型与浸润型)中显示最困难的浸润型病变的形态与范围,多排CT薄层影像的空间分辨率高于MRI,但增强对比较MRI T1WI脂肪抑制影像差,且MR胆管成像(MRC)只显示胆管的梗阻部位与形态,不能直接显示肿瘤。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