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在“(转移性或非小细胞)肺癌”专场,我国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力教授作了INFORM研究的口头报告。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又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得以展示,体现了国际上对我国肺癌原创性研究工作的肯定。
关于本次会议的更多内容,请点击专题报道:http://zt.cmt.com.cn/zt/asco2011/index.html
6月5日上午,在“(转移性或非小细胞)肺癌”专场,我国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力教授作了INFORM研究的口头报告。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又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得以展示,体现了国际上对我国肺癌原创性研究工作的肯定。
《论坛报》:您能否介绍一下INFORM研究的背景?
张教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之间,常规选择观察等待。近年来,有很多临床研究选择化疗药物作为其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结果显示,虽的确可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但多数患者却不能耐受其毒性反应。
2009年,卡普佐(Cappuzzo)等在白种人中开展的研究(SATURN研究)显示,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较观察等待可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吉非替尼同样也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其毒性反应相对较轻。但吉非替尼是否也能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维持治疗?亚洲人群接受EGFR-TKI维持治疗是否能够获益?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我们基于吉非替尼在东亚人群中的良好有效性和耐受性,希望获得既能降低靶向治疗的主要毒性反应,又可使患者获益的研究结果。
《论坛报》: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是什么?研究意义是什么?
张教授: 该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平行组Ⅲ期研究 共纳入296例常规一线化疗后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的ⅢB期或Ⅳ期NSCLC患者,按1:1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或安慰剂观察对照组。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FS期显著延长(4.8个月对2.6个月),风险比(HR)为0.42,即治疗组疾病进展风险下降了58%,客观有效率(ORR,23%对0.7%)、疾病控制率(DCR,70%对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皮疹、肝功能异常。研究中79例患者进行了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突变率为38%。
分析显示,在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和对照组中位PFS期分别为16.6个月和2.7个月(P<0.0001),HR为0.16,即吉非替尼组疾病进展风险下降了86%;而在野生型患者中,该风险下降相对较弱(约14%)。因此,EGFR突变人群获益更大,野生型患者也可获益,但因样本量太少,仍须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INFORM研究是全球首项采用吉非替尼与安慰剂对照针对晚期NSCLC患者进行维持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也是迄今为止患者生存获益最大的有关NSCLC维持治疗的研究。该研究提示,EGFR基因突变率高的人群较EGFR基因突变率低的人群(欧美人群)更能从EGFR-TKI维持治疗中获益。这为在亚洲人群中广泛推广维持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还提示,对于已经开始一线化疗并获得疾病控制后的患者,若检测出EGFR突变,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论坛报》:是否有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张教授:我们仍在进行亚组分析,包括筛选获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分析等。目前的分析显示,OS的改善并不明显,这可能是样本量小的缘故,后续会进行OS观察的研究。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