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类跟临床治疗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的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须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淋巴瘤的最佳治疗境界。”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类跟临床治疗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的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须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淋巴瘤的最佳治疗境界。”
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第4版)提出了许多新的类型和亚型,这些新进展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更为密切。
前体淋巴组织肿瘤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可分为非特指性和有频发性遗传学异常的B-ALL/LBL两类,后者有7种不同的遗传学异常。有条件的中心应对诊断的B-ALL/LBL患者作进一步的遗传学分型,这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估计患者预后。如无遗传学异常,则诊断为非特指性B-ALL/LBL,其儿童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成人患者。
小克隆淋巴细胞人群
WHO分类中列出了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原位滤泡性淋巴瘤(FL)、伴有单克隆B细胞的儿童滤泡性增生等。
存在小克隆淋巴细胞人群究竟代表肿瘤的早期累及、前驱病变还是无关紧要的偶然发现,目前尚不清楚。
诊断标准达成共识
诊断标准达成共识的肿瘤有无骨髓外组织累及的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和Waldenstrom(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此外,作出浆细胞骨髓瘤诊断后,要进一步区分症状性还是非症状性。依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EORTC)的皮肤淋巴瘤分类,WHO分类已增加几种新的皮肤淋巴瘤亚型及其诊断标准。
新亚型、类型和分级
FL 对于FL的分级,依据中心母细胞(CB)的多少或比例将FL分成3级:FL1~2=CB少(低级别);FL3A=CB多(>15/hpf),仍存在中心细胞(CC);FL3B=成片CB。如果符合FL3而有弥漫大细胞区域,直接诊断为DLBCL。并将胃肠道FL、儿童淋巴瘤和滤泡内瘤形成(“原位”FL)分别列出。
DLBCL 第4版分类将DLBCL分成非特指性、特殊亚型和独立疾病3类。且非特指性DLBCL除列出形态学变型外,还依据基因表达谱分成GCB和ABC两个分子亚群,此外,依据IHC将DLBCL分成CD5+、GCB和非GCB三个亚群。
根据临床和预后特点,在DLBCL中还增加了特殊部位(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纵隔等)以及病毒或感染相关(老年人EBV阳性等)特殊亚型和独立疾病。
交界性(灰区)细胞淋巴瘤 列入两种不同分类的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具有DLBCL和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DLBCL和经典HL中间特点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EBV相关T细胞克隆性淋巴组织增生 分类中增加了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和水泡痘疮样淋巴瘤两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依据是否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分为ALK+与ALK-,其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均不同。
■ 精彩言论
“精确诊断是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的前提,对于以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LPD)为表现形式的患者,减少MCL的误诊是我国临床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建议有条件的中心对所有LPD患者进行 t[11;14(q13;q32)]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特别是在按单纯形态学诊断为CLL后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排除MCL很有必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邱录贵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