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KZF1突变是高危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JAK激酶活化与CRLF2过表达相互协同,对ALL发生有直接作用。而对于初发急性髓性白血病,除巨核细胞白血病外,34%的患者并无可识别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摘要号:PL01-02)
关于本次会议的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专题报道:http://zt.cmt.com.cn/zt/aacr2011/index.html
报告者:美国圣犹太儿童研究医院唐宁(Downing)
报告内容: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KZF1突变是高危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JAK激酶活化与CRLF2过表达相互协同,对ALL发生有直接作用。而对于初发急性髓性白血病,除巨核细胞白血病外,34%的患者并无可识别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摘要号:PL01-02)
分子损伤,也就是常说的基因改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将已识别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分子异常靶点应用于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及靶向药物研发,已取得了可喜成果。这些成果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急性白血病研究领域,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我们对这些分子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发生机制还缺乏足够认识。
Downing等的研究,最突出点是采用了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候选基因测序、全基因或转录体测序等来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A),根据差异分析,识别一些新的分子异常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该研究应用上述技术分析了80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组CNA,结果显示,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CNA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最明显,约60%的患者出现染色体缺失,基因扩增、点突变或结构重排等。研究者还发现,IKZF1突变与BCR-ABL1融合基因密切相关,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JAK激酶活化和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CRLF2)过表达可能是导致此类白血病发生的直接机制(图3)。
在对61例复发ALL患者进行分析后同样发现,诊断时CNA与复发时CNA有明显不同,多数复发病例在诊断时并无CNA,这表明复发的白血病细胞比初始发病时的白血病细胞更原始。此外,复发白血病细胞克隆在诊断时往往以较小的亚群形式存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才可能筛选出相关分子异常。
对于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者发现其基因组CNA变化非常少,平均每例新诊断白血病患者的体细胞CNA少于2个,其中34%的患者无任何可识别的变异,只有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具有较多的CNA。
为进一步了解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所采用的基因组CNA分析方法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点和有力的工具,弥补了既往针对单个基因研究的不足,增加了对基因损伤范围的认识。虽然目前普遍开展此项工作还有困难,但不可否认,该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对指导临床工作还是很有意义,尤其是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方面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高春记)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