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在线发表了2项关于黑色素瘤预后预测的研究结果。
4月25日,《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在线发表了2项关于黑色素瘤预后预测的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和美国学者对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黑色素瘤数据库的13296例Ⅰ或Ⅱ期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原发肿瘤有丝分裂率快与患者存活率低相关。按独立预测因子对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预测效能的强弱将其进行排序依次为:肿瘤厚度、有丝分裂率、患者年龄、溃疡形成、解剖位置和患者性别。
另一项欧洲多国联合研究纳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黑色素瘤数据库的1080例前哨淋巴结(SN)活检阳性患者,以SN转移灶的显微解剖位置联合肿瘤负荷(即最大转移灶的最大直径)标准(RDC标准)将患者重新分类,结果显示,SN微转移(肿瘤负荷≤0.1mm)者,尤其是仅累及被膜下区域者,5年总生存率和非SN阳性率与SN阴性患者无显著差异,故常规淋巴结清扫术(CLND)或造成此类患者的过度治疗。研究者认为,RDC标准为SN阳性黑色素瘤最强的生存预后因子和最准确的非SN阳性预测因子。
■点评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阿韦博克(Averbook)在同期述评中指出,第一项研究显示年龄是第3强的生存预测因子,研究者虽未作强调,但在临床分期中应考虑纳入年龄因素。而第二项研究是目前关于SN阳性黑色素瘤的较大型研究,根据其结果,在每个初始SN评估中都应检查肿瘤负荷及显微解剖位置情况。
通过评估原发肿瘤和淋巴结获得的风险参数对临床研究分层有显著影响,在涉及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时也具有长期意义。或许以后任何相关研究的分层系统都需要包括有丝分裂率、SN肿瘤负荷及转移灶定位数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认为,《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09版与2011版均明确要求病理报告有丝分裂率,但因条件所限,现国内仅少数几家医院病理检查包含此项目。《指南》中也已规定,若无明确淋巴结转移征象,无须行CLND,但目前某些医院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均常规行CLND,这样的过度治疗并不能为患者带来益处。因此,在我国大力推广和规范《指南》的应用十分必要。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