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预后不良的指标有年龄>60岁、现有血液系统紊乱、白细胞(WBC)计数>50 ×109/L、≥3种细胞遗传学异常。近年发现,FLT3、NPM1、CEBPA基因突变与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CN-AML)预后相关。
Wendy Stock博士
基因突变——新预后指标
目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预后不良的指标有年龄>60岁、现有血液系统紊乱、白细胞(WBC)计数>50 ×109/L、≥3种细胞遗传学异常。近年发现,FLT3、NPM1、CEBPA基因突变与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CN-AML)预后相关。
DNMT3A突变 利(Ley)等研究发现,初发AML患者常见DNMT3A(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突变(占22%),且该突变是独立于年龄等其他因素的总生存(OS)不良预测因子。
IDH1/IDH2突变 施尔特格(Schnittger)等的研究显示,28.7%的正常核型AML患者存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并常伴其他已知突变特征。IDH突变与生存无显著相关性,但对NPM1+/ FLT3-ITD-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早期死亡率被低估 帕克(Park)等对美国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1992-2007年间140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患者早期死亡率为17%,3年生存率为66%,即使在反式维甲酸时代,早期死亡率仍很高。虽然自1992年起APL患者的长期生存有所提高,但老年患者的生存仍不佳。研究数据表明,与总体人群相比,现有的多中心前瞻性试验均低估了APL的早期死亡率。
诱导治疗 APL2000研究纳入340例年龄<60岁且WBC计数<10×109/L的APL患者,随机予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诱导治疗,随访6年的结果显示,联合AraC组和非联合组复发率分别为13.4%和29%(P=0.013)。
因此,DNR联合AraC诱导治疗可降低一般风险APL患者的复发风险。该研究与既往研究结论不同可能是由于选择蒽环类药物种类的不同。另外,以往研究中蒽环类药物的累积剂量约为该研究的130%~150%。
ATO治疗复发APL 伦费尔德(Lengfelder)等研究发现,三氧化二砷(ATO)治疗复发性APL有效,中位随访589天后OS率为75.5%,基于PML-RARa融合基因的APL分子复发者分化综合征(白细胞增多和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血液学复发者。同时,ATO的毒性反应不影响后续移植的进行。
老年AML诱导治疗新方案
新药CPX-351 目前,AML标准的诱导治疗方案为AraC+DNR(7+3)方案。兰塞特(Lancet)等的多中心ⅡB期研究纳入60~75岁AML新诊患者,对比新药CPX-351[环磷酰胺(CYT)和DNR聚合而成的脂质体]和标准7+3方案的疗效。
结果显示,与标准方案相比,CPX-351组反应率较高(66.7%对51.2%,P=0.071),60天死亡率较低(4.7%对14.6%),且无事件生存(EFS)和12个月OS均占优势,但骨髓抑制时间比标准方案长。
硼替佐米联合标准治疗 阿塔尔(Attar)等的Ⅱ期研究表明,60~75岁AML患者可耐受AraC+DNR标准方案联合硼替佐米(1.3 mg/m2)诱导治疗,且可获得与标准方案相同的缓解率。另外,患者可耐受1.3 mg/m2硼替佐米与中等剂量AraC联合巩固治疗。
今后对APL的治疗策略包括:怀疑为APL的患者在基因型确认前可行反式维甲酸治疗,并予以积极的血液成分支持治疗(输注血小板和浆细胞),患者一旦出现分化综合征征兆,则应立即予以类固醇类药物治疗。
(整理 彭群惠)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