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肿瘤

肿瘤化学消融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作者:冯威健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3-29
导读

实体肿瘤的化学消融是在影像引导和监控下,经皮穿刺肿瘤,将破坏肿瘤蛋白的化学药物直接注入肿瘤内,使癌组织坏死,灭活癌细胞、消融癌组织,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治疗方法。由于肝脏是最典型的

关键字: 肿瘤 | 化学消融 | 研究


  实体肿瘤化学消融是在影像引导和监控下,经皮穿刺肿瘤,将破坏肿瘤蛋白的化学药物直接注入肿瘤内,使癌组织坏死,灭活癌细胞、消融癌组织,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治疗方法。由于肝脏是最典型的实体器官,肿瘤的消融疗法均以肝脏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年来,肿瘤消融疗法的应用研究引人注目,2000年巴塞罗那肝癌会议将经皮乙醇注射定位为肝癌的治愈性手段,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肝癌临床指南在更新中增加了“肝癌的局域治疗”内容,包括消融疗法(最常用射频消融和化学消融)和栓塞疗法,还特别推荐将消融疗法与手术切除、肝移植并列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化学消融的发展历史

  很早之前,人们就产生了用注射药物直接杀灭癌细胞的想法。1955年,《纽约时报》报道了将乙醇注射到脑部病变组织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将之称为“化学之刀”。1983年,日本首创以经皮注射乙醇治疗肝癌。1994年,日本再次报告了以经皮乙酸注射治疗肝癌的实践。2002年,我们的研究小组首次报告了经皮注射稀盐酸治疗肝癌,并进一步完善了CT引导穿刺和微米注射技术。肿瘤治疗的化学消融时代到来。

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射技术的改进

  注射技术是化学消融的关键之一。在影像引导下准确穿刺命中靶灶,将药物均匀注射到肿瘤内部,用影像监控治疗全过程,这其中,把握注射剂量和药物分布尤为重要。

超声引导技术超声穿刺引导架在肝脏病变的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具有简单、快捷、经济、无辐射的特点。超声定位后,在实时超声监视下,将穿刺针沿穿刺引导架插入病灶内,缓慢注射药物,在针尖处可看到药物作用后产生的高回声区域,观察高回声区渐增大,甚至充满整个肿瘤。

CT引导技术CT是非血管性介入的良好导向工具,密度分辨率高,视野宽,影像无重叠,定位准确,所获图像可清晰显示穿刺断面的解剖结构,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外形、肿瘤内部情况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和空间关系,特别是相邻血管等的分布和走行,还可观察含有造影剂的药物在病变中的分布。在上述方面,CT较超声引导有明显优势。

  徒手穿刺技术是根据CT扫描获得的角度深度数据,术者凭经验进行穿刺,受人为技术因素影响较大,一般很难一步到位,多需分步进针,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CT专用穿刺引导支架的应用解决了上述难题,靶点命中率近100%,1次穿刺的病变命中率为98%,靶点的毫米误差率小于10%,穿刺针整体的CT显示率超过95%。该技术的准确率达到毫米级水平,提高了准确性和安全性。

套管针微米注射技术在CT穿刺引导架引导下,先将直径为0.8 mm的注射针穿刺到肿瘤边缘,将其作为套管针,插入微米注射针(直径为0.45 mm),并将其穿刺入肿瘤内。微米注射针可弯曲,从而可改变穿刺方向,多点注射化学消融药物(图1),且其损伤小,出针时药物反流少,提高治疗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

化学消融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无水乙醇将无水乙醇注射入肿瘤,以细胞脱水、发生蛋白质凝固来破坏肿瘤细胞,使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壁内皮细胞变性、坏死,继而形成血栓,导致肿瘤缺血坏死,这种方法称为经皮乙醇注射疗法。

  乙醇注射是化学消融疗法的代表,主要适用于不能手术的单个病灶、直径在3 cm以内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特别适用于患者合并有严重肝硬化或其他严重心、肾疾患而不能耐受手术时。

  乙醇注射治疗小肝癌,几乎可达到根治。患者的1、3、5、7 年生存率分别是97.7%、70.3%、51.6%和30.6%。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疼痛、吸收热和酒精中毒现象,该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增高。

冰醋酸与乙醇相比,醋酸(乙酸)具有更强的渗透能力,易穿透癌组织的纤维间隙而均匀弥散,具有注射总量少、次数少的优点,且具有更强的杀伤癌细胞能力,主要应用于孤立性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

  经皮穿刺注射50%的乙酸治疗肝癌安全、有效,消融效力是无水乙醇的3倍,其疗效优于无水乙醇,治疗后,小肝癌患者的1、2 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2%。治疗过程中醋酸的强烈刺激性气味、患者疼痛及术后复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稀盐酸复方消融剂临床上一般用38%的浓盐酸、非离子造影剂和生理盐水以5:2:3比例混合稀释,注射1 ml可使15 cm3的肿瘤完全凝固坏死,其凝固癌组织蛋白的效力是50%冰醋酸的5倍、是无水乙醇的15倍。实验研究表明,稀盐酸凝固组织的范围呈球体状,界面细腻,凝固坏死区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晰,明显优于无水乙醇和冰醋酸(图2),堪称“化学刀”。

  经皮盐酸注射适用于孤立小肝癌,尤其适于治疗具有包膜的直径小于5 cm的肝癌(图3)。

  研究表明,在注射复方消融合剂后,其消融作用向周围逐渐扩散,持续约6小时。注射后24~72小时行CT平扫,显示注射部位为高密度造影剂填充区,其间有少量气化灶,病灶周边呈低密度改变,强化扫描示低密度区域无血管分布,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示病灶全部为坏死组织,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治疗区域无代谢信号。3~6个月后,消融区域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直径≤3.0 cm的孤立性肿瘤均在治疗1~2次后完全性坏死。单发肿瘤直径≤3.0 cm的患者,治疗后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和85%,多发肿瘤患者的1年生存率可达87.5%。

  对于不适合手术及局部物理消融治疗的患者,主要选择化学消融治疗。对于肿块较大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化学消融相结合的“双介入”治疗:对于富血供肿瘤,先行TACE,将肿瘤血管栓塞后,对残留病灶追加化学消融治疗,可使病变达到完全坏死;对于乏血供肿瘤,先行化学消融治疗,将肿瘤的绝大部分消融,再进行栓塞化疗,这样更易发挥疗效。化学消融也可治疗转移性肝癌,特别对于单发肿瘤,可取得良好疗效(图4)。

  新近,由欧洲学者编著的《肝脏恶性肿瘤:现行及新型疗法(Malignant Liver Tumors:current and emerging therapies)》专列了经皮治疗肝癌一章,其中引证了盐酸注射化学消融疗法,动物实验证明,其疗效优于乙醇注射和醋酸注射,临床用于肝癌治疗时显示出很高的消融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

  肿瘤消融技术方兴未艾,化学消融治疗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影像引导下的化学消融技术显示出高效、无毒、无创、经济的优势,新型化学消融剂、微创穿刺注射技术及精确的影像导引监控技术,可望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