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科研现状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开展的临床科研就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临床科研仍处在较低水平,国内临床科研方面的论文鲜见在国际一流的期刊杂志如Lancet、N Engl J Med上发表,也未见有重要影响的报道。北京大学柯杨教授等针对中国的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刊登在Lancet [2011, 377(9760): 124]杂志上。
研究者利用PubMed 工具对2000~2009年间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临床科研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对中国学者发表在西方杂志上的论著情况进行了分析。2007年,研究者对北京6 所医院的执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和Fresno测试,对临床医师科研能力情况进行评估。随后,研究者针对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临床医学生所开设的临床科研思维培训课程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在2000 年至2009 年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中国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科研文章数分别增长了31.2%和22.0%,基础医学与临床科研文章数比值平均为1.3:1(见图1)。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数量从2000年的85项提高至2009年的743项,占已发表的中国临床科研文章总数的近1/3。在全球发表的临床科研文章和随机对照试验中,中国学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1.7%。
针对2005名临床医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0%和43%的调查对象在近5年里牵头或参与过临床科研。96.5%的临床医生认为有必要开展临床科研项目,97.1%有开展临床科研的意愿,54.8%最终实施了该想法。有科研意愿却没有实施的原因包括:①缺乏研究资金(67.6%);② 时间有限(66.5%);③科研环境影响(35.7%)。Fresno测试中,28名(1.4%)参与者获得最高分。调查者均有参与临床研究的意愿,表示乐意参加相关会议和座谈。执业医师认为影响其自身临床科研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① 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程度(60.8%);②资源的投入(60.0%);③科研思维方法的学习(54.2%)。
针对医学生的调查显示,学校课程尚不能满足临床医学生科研思维训练的需要,依据书面说明型的教育方式可能不益于提高学生临床科研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
第十七届CSCO大会在厦门召开
2014年9月17日-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