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为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刘凤林教授分享胃癌疾病相关知识及规范化诊疗。
导语: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3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2024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为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刘凤林教授分享胃癌疾病相关知识及规范化诊疗。
CHTV& :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概况?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60岁,男多于女,约为2:1。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我国是一个胃癌大国,每年新发病例在30万-40万之间,并以中晚期为主。根据国内不完全统计,80%的胃癌患者都是在中晚期得以确诊,早期发现的患者相对较少,大概只有20%左右。因此,我国胃癌的病死率较高。在近期进行的全国肿瘤筛查中,我国胃癌发病率位居第五名,死亡率位居第三名。整体看,我国胃癌的诊治依然任重而道远。
CHTV& :目前胃癌的主要筛查手段?哪些人群需要做重点筛查?
针对胃癌,目前最主要和最直观的筛查手段是胃镜检查。其他一些检查手段,比如大便隐血、肿瘤指标筛查,相较胃镜检查,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我国邻国的日本和韩国,胃癌的早期发现比例都在60%以上,特别是日本目前已经在70%以上。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日韩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胃癌早筛。在这方面,我国仍有待进一步的努力。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专家提议把胃肠镜作为我国体检的常规筛查项目。
此外,生活中的一些小症状会提示我们需要进行胃癌的重点筛查,比如长期胃部不适,进食后的饱胀等,这些都是胃病的信号,值得大家关注。等到症状明显或者是进展到比较晚的时候再去进行检查,容易延误治疗。
CHTV& :近年来,精准外科手术、精准放疗、免疫治疗以及很多创新疗法都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生存上的获益,请简要介绍目前胃癌的治疗现状?
目前精准医学的理念已经贯彻到各个专科和亚专科,在今年3月,我国刚刚发布了胃癌外科精准治疗的专家共识。对于早期胃癌,目前的治疗手段比较多,可以尝试内镜下的切除。而对于非终末期的胃癌,可以建议做腹腔镜或开放手术,甚至机器人手术,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其中,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恢复也更快。
同时,随着精准医学的理念不断地发展,我们更加强调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胃部功能,从而让患者更快回归到正常生活当中,尽可能满足患者治疗后对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社会需求,这也是大部分患者的期望,我们外科医生正在不断为此而努力。
CHTV& :我国胃癌的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您认为胃癌的防治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胃癌防治的重点就是胃癌的早诊、早治、早筛。首先,病人病灶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或者手术的创伤就越小。一期的胃癌,内镜下局部切除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二期和三期的胃癌,可以通过机器人,腹腔镜,甚至开放手术治疗,但五年生存率迅速下降,在70%到50%。而对于四期的胃癌,五年生存率可能只有10%。此外,早期发现的患者可能不太需要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这些综合治疗的手段,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也降低了对于医保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所以还是强调早诊,早治,早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健康要更加的关注,每年或者两三年定期去做一次胃镜的筛查。对于一些隐性的症状,比如说不明原因的消瘦,特别是如果有家族史,或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因素的话,定期进行胃镜的筛查,是更为可行的方法。
专家简介
刘凤林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二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 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胃肠 组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微创 组副组长
中华外科杂志青研社胃肠组副组长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菁英汇胃肠组组长
现担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特邀审稿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