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Gastric Cancer, GC)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治疗和预防一直是难点。且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胃微生物群落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胃微生物群与胃癌之间的具体联系,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的探索。此外,如何准确评估胃微生物群的组成变化,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变化与胃癌进展之间的相关性也是一大挑战。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胃癌(Gastric Cancer, GC)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治疗和预防一直是难点。且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胃微生物群落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胃微生物群与胃癌之间的具体联系,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的探索。此外,如何准确评估胃微生物群的组成变化,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变化与胃癌进展之间的相关性也是一大挑战。
2024年4月,《Journal of exper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了题为《Unveiling the gastric microbiota: implications for gastric carcinogenesis, immune responses, and clinical prospects》的综述,对当前胃微生物群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系统综述,旨在整合和总结当前关于胃微生物群对胃癌发生、免疫反应和临床前景影响的文献。通过搜集和分析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们揭示了胃微生物群的组成、功能以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内容概述
胃微生物群与胃癌发生的关联性
本综述揭示了胃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表明,随着从健康状态到胃癌不同阶段的转变,胃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胃癌患者中,与健康人群相比,某些特定微生物的丰度显著增加,而其他一些则减少。例如,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某些188体育平台论坛 来源的细菌如Prevotella、Selenomonas、Bergeyella和Capnocytophaga的丰度持续增加,这可能与胃黏膜的恶性转化有关。
综述中的一项重要发现是胃微生物群可作为胃癌的预测生物标志物。通过对不同研究的分析,作者们指出,特定的微生物特征,如H. pylori、Propionibacterium acnes和Prevotella copri的存在,与胃癌的风险显著相关。这些发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
胃微生物群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还表明,胃微生物群的组成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Fusobacterium nucleatum在肿瘤样本中的高水平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此外,某些细菌如Tissierella的富集与多种肿瘤类型的有利预后相关,这为胃癌的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
H. pylori与胃癌的“hit and run”机制
综述详细讨论了H. pylori在胃癌发生中的“hit and run”机制。H. pylori通过其毒力因子如VacA和CagA影响宿主细胞,引发细胞凋亡和遗传不稳定性,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即使在H. pylori被根除后,由其引起的遗传变化和胃微生物群的组成变化也可能继续促进肿瘤的发展。
除了H. pylori,其他非H. pylori微生物群也在胃癌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Streptococcus anginosus在胃癌患者胃黏膜中显著富集,并可能通过与胃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胃癌的发展。此外,Lactobacillus spp.在胃癌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而其他研究则认为它们可能促进肿瘤的发展。
总结讨论
综述的讨论部分强调了将胃微生物群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管目前对于胃微生物群的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已有的证据表明,通过调节胃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可能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群与胃癌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实践,以改善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Liu Z, Zhang D, Chen S. Unveiling the gastric microbiota: implications for gastric carcinogenesis, immune responses, and clinical prospects[J].J Exp Clin Cancer Res. 2024;43(1):118. Published 2024 Apr 19. doi:10.1186/s13046-024-03034-7
编辑:且行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