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的妇科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024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为主题,旨在扩大癌症防控科普宣传,普及抗癌健康知识,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癌症防治工作。为加强妇科肿瘤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分享妇科肿瘤的科普知识。
导语:中国常见的妇科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024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为主题,旨在扩大癌症防控科普宣传,普及抗癌健康知识,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癌症防治工作。为加强妇科肿瘤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分享妇科肿瘤的科普知识。
问题1:妇科肿瘤的流行病学现状如何?如何降低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吴小华教授:妇科肿瘤是个较宽泛的概念,常见的妇科三大肿瘤指的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此外,妇科肿瘤还包括外阴癌、外阴癌、阴道癌、子宫肉瘤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等。根据最新的癌症数据,宫颈癌每年新增病例约为15.1万人,死亡人数5.6万人;子宫内膜癌每年新增病例7.8万人,死亡人数1.4万人;卵巢癌每年新增病例是6.1万人,死亡人数是3.3万人。常见三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是卵巢癌。在广义的妇科肿瘤中,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最好,其次是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的预后最差。
2024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在《中华肿瘤杂志》发布《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资料显示2022 年全国女性新发恶性肿瘤为229.08万例,其中妇科肿瘤大概有30万,比例高达13%。2022 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女性病例估计为94.49 万例,妇科肿瘤死亡病例估计为10万,比例高达10%。中国妇科肿瘤的流行病学的汇总结果显示,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仍然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我们迫切希望看到的“拐点”还没有出现,且部分疾病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未来,需要吸纳更多力量注入”防、筛、诊、治、康”的各环节;同时,不断加强妇科肿瘤专科医生团队的建设。
问题2:卵巢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目前主要的筛查手段是什么?
吴小华教授:在所有的妇科肿瘤中,卵巢癌的死亡率最高。中国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接近41%,美国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概是43%,日本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一些,为45%。过去,往往用“三个70%”来形容卵巢癌面临的的困境:大概70%的卵巢癌患者发现时就已经进展到晚期;卵巢癌患者经诊断治疗后,两到三年内,约有7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最后一个70%则是指卵巢癌五年内的死亡率。从数据上看。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着眼我国卵巢癌的整体诊疗现状,仍旧充满挑战。目前,卵巢癌尚无法搭建起完整、有效的三级预防体系。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卵巢癌的病因不清楚,目前还没有出现有效的筛查方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卵巢癌发生在盆腔深处,早期基本无明显症状,极易发生误诊,且中后期发展迅速,导致早期筛查和诊断率不高。
相关研究发现,约1/4的卵巢癌患者的发病和遗传相关,而BRCA1/2基因致病性变异约占卵巢癌病例的20%-25%。因此,基于遗传背景,临床上对于有家族遗传易感基因的患者,可进行BRCA1/2基因检测,且已成为卵巢癌家族早期筛查的标准。对于卵巢癌的高发人群,可将突变遗传基因携带者的卵巢、输卵管预防性切除,降低其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同时,可根据排卵的理论,高危人群可能与生育少或不生育,不哺乳、缩短哺乳时间,以及推迟月经初潮和晚绝经相关,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避孕药,让高危患者不排卵,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卵巢癌发生的风险。此外,临床上需关注生理性或卵巢非赘生性囊肿恶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在高危卵巢癌患者的密切随访中,推荐进行阴道超声或肿瘤标志物辅助筛查。
问题3:近年来,妇科肿瘤(尤其是预后较差的卵巢癌)有哪些临床进展、创新药物值得关注?
吴小华教授:目前,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进入精准医学阶段。建议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做基因检测,以明确卵巢癌是否和遗传相关、是否存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随后,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进行遗传风险的评估与干预,一级亲属可采取输卵管卵巢的切除、口服避孕药和密切随访等方式降低风险。虽然卵巢癌的分子分型现在不够成熟,但是对于BRCA基因突变、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患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维持治疗方案。
对于子宫内膜癌或宫颈癌患者,可以采取基因检测或者某些特定靶点测定。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已经可较为精准指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而宫颈癌的免疫治疗也已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临床疗效不断得到突破,且我国的免疫治疗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总体来说,无论PARP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还是分子分型或免疫治疗的应用,都为妇科三大肿瘤在诊断或治疗上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不断得以突破。未来,希望在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不断努力下,开创更多中国方案、研发更多满足临床需求的原研药物,造福中国及世界的患者。
问题4: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宫颈癌保育门诊创立以来取得了诸多成就,请您分享保育门诊的设立初衷及发展经验?
吴小华教授:我国宫颈癌呈现出发病率高、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等特点,无论是手术治疗、根治性的子宫切除抑或是根治性的放疗,都会使年轻的宫颈癌患者丧失生育功能。上个世纪末出现的阴式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可以帮助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而宫颈癌保育门诊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给患者提供方便和专业的指导,在诊疗过程中,整合多学科专家意见,让有生育需求宫颈癌患者第一时间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同时致力于让更多患者保留生育功能。而“保育门诊”的核心经验便是要求“专业”。因为专业所以规范、因为规范所以领先,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专业的指导和规范化诊疗,让我国宫颈癌乃至相关妇科肿瘤的诊疗水平做到世界的领先。
专家简介
吴小华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 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 前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 常务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 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理事
IGCS 国际委员会委员、亚太理事提名人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