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记者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举行的,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主办的第三届肿瘤多学科专科建设浦江论坛上获悉,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会长丁罡教授,张智、陈珉惺、向明、赵晓菁、赵航、倪晓东、吴唯勤等专家的共同课题“数字疗法的监管体系构建及案例研究”启动。
本网讯 (驻地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蒲欣 楚凡)12月18日记者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举行的,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主办的第三届肿瘤多学科专科建设浦江论坛上获悉,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会长丁罡教授,张智、陈珉惺、向明、赵晓菁、赵航、倪晓东、吴唯勤等专家的共同课题“数字疗法的监管体系构建及案例研究”启动。
据丁罡介绍,数字疗法是一种向患者提供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措施或干预措施。这些措施由软件程序驱动,其本质是服务的数字化,核心功能则是用于预防、管理或治疗某种疾病;数字疗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设备或其他疗法协同使用,在改善患者健康方面成效显著,尤其在肿瘤、慢病和精神治疗方面,可以给患者提供个性化方案,推进治疗标准化。
据悉,由于肿瘤的复杂性和慢病化趋势,肿瘤患者对于远程监测等数字疗法的需求更高,而精准、个体化的整合型全病程管理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兼顾院内院外管理,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改善患者看病难、就医远的问题,使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我国关于数字疗法发展的政策保障尚不足,目前在数字疗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分类界定以及技术审评问题上仍待完善;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针对监管内容不明等难点、痛点和堵点等问题。
课题组将在在地方实践和具体数字疗法开展案例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案例拆解分析,提炼数字疗法监管各环节工作要点,探索更多 “X;归纳总结国际上数字疗法监管的典型模式,提出完善我国数字疗法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建立健全数字疗法的监管体系提供借鉴,助推我国数字疗法规范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据悉,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是在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医疗机构协会的指导下成立,设有16个多学科专委会;目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临床培训基地和肿瘤整合康复培训基地已落户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和浦东新区癌症康复促进会,此标志着上海在癌症防治领域创新实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整合型服务体系。
据记者了解,肿瘤学分会各多学科专委会聚集了上海市肿瘤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运用前沿医疗科技手段,让肿瘤诊疗新技术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尤其针对疑难复杂肿瘤疾病,发挥了多学科的优势,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并在社区开展肿瘤康复科普教育活动,已首次在浦东新区15个社区开展了“微笑行动”癌症康复科普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受众人次超过20万人次。推动了癌症康复知识的科普性、覆盖性及多样性,促进癌症患者全方位、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论坛特邀美国著名家庭医生霍夫曼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健康营养研究室沈红艺教授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钟薏教授作学术演讲。
论坛为“玄合杯”科普大赛中获一等奖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胜医生的《结直肠-如何远离结直肠癌》 ;获二等奖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姚峪岚医生的《重症-重症抢救黑科技》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宇医生的《甲状腺-髓样癌》 ;获三等奖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李凯、上海九院胡光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姚冽等的科普作品颁奖。
论坛上,肿瘤学分会专委会评审小组经评选还选出了2023年度优秀专委会5组、优秀主任委员5位、优秀秘书长5位,并进行了颁奖;新增设中医肿瘤专委会、肿瘤营养专委会、国际医疗专委会3个专委会。
上海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上海市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张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等出席论坛。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