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呼吁全社会了解癌症的早期防治理念,提高防癌抗癌意识,在日常生活或治疗过程中践行癌症防治科学理念,关注并积极参与肿瘤防治事业,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联合发起了主题为“整合资源 科学防癌——名医访谈•防癌抗癌故事汇”系列访谈。
导语:2022年4月15-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呼吁全社会了解癌症的早期防治理念,提高防癌抗癌意识,在日常生活或治疗过程中践行癌症防治科学理念,关注并积极参与肿瘤防治事业,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 联合发起了主题为“整合资源 科学防癌——名医访谈•防癌抗癌故事汇”系列访谈。
近日, 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就乳腺癌防治相关话题进行了专访。
袁芃 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 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 乳腺癌学组 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 理事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评审专家
全国三八红旗手
:乳腺癌作为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癌症,目前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现状如何?推广乳腺癌预防究竟有哪些价值?
袁芃教授: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乳腺癌仍然是中国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达226万,首次正式取代肺癌(220万)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占所有新增癌症患者的11.7%。。
在中国,每10万名女性中,约有29人发生乳腺癌,且这一数据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地域分布方面,目前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相对高于农村地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50岁以后是乳腺癌发生的高峰期,根据我国乳腺癌发病情况来看,呈现出“两个小高峰”,一个是在45-55岁,另一个是在65-75岁。
研究显示,遗传学影响、雌激素暴露时间、生育年龄推迟、肥胖、情绪焦虑等都属于乳腺癌的风险因素之一。但截至目前,暂未发现明确的直接致病因素,因此在一级预防层面,尚无特异性的防止乳腺癌发生的手段;相对而言,二级预防,也即早发现、早治疗更适合作为乳腺癌的早期预防方式。
:不同时期乳腺癌的治疗预后差异究竟有多大?早诊早治能够带来哪些获益?
袁芃教授:目前乳腺癌大致可分为I~Ⅳ期,和大多数肿瘤一样,乳腺癌也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于I期乳腺癌(肿瘤直径不超过2cm,且无远处或淋巴结转移)患者而言,其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而对于Ⅳ期乳腺癌(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其5年生存率则不足30%,且几乎没有彻底治愈可能,大多数Ⅳ期患者的治疗仅以延长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另外,除了乳腺癌分期外,乳腺癌分型也可能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但后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进行定期合理筛查,早期发现是更为有效的降低乳腺癌危害的手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我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质控中心。您认为目前乳腺癌的治疗难点在于什么?对于基层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袁芃教授:从宏观层面来讲,目前我国乳腺癌治疗最大的困难在于不同地区诊疗水平的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之间的诊疗水平差异较大。
事实上,近20年以来,乳腺癌的诊疗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以往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逐步转变为依照不同的分子分型进行的个体化治疗,尤其是治疗药物的迭代给目前乳腺癌诊疗的整体方案带来了很大改变。而由于知识更新渠道的相对缺乏,在更为基层的医疗机构中,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理念可能得不到更新,在治疗过程中全身治疗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略。我们需要明确,由于乳腺癌存在早期转移可能且患者复发存在延迟难以及时发现,所以早期全身治疗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有极大帮助。这也是导致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存在差别的重要原因。
另外,基层诊疗机构检测手段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治疗效果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当下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明确患者分型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是临床管理的重要一环。检测手段欠缺带来的分型不明确,势必会影响到后续的治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卫健委、中国抗癌协会等组织其实一直在推进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旨在帮助基层医生获取更新、更规范的诊疗理念和诊疗方案。对于基层医生而言,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并进行实际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您能否对现下我们正在推进的活动和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一下介绍?
袁芃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在肿瘤领域行业协会中很权威,目前下属有多个专委会。其中,乳腺癌专委会已聚集全国100多名乳腺癌专家,涵盖了外科、内科、放射治疗、诊断、病理、影像、护理等多个领域。在诸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参考国际权威指南和国内实际情况,保证了乳腺癌诊疗指南的持续更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定期进行指南巡讲,以帮助更多基层医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更为权威、有效、规范的乳腺癌诊疗方案。
:我们了解到您一直非常关注乳腺癌的科普工作,您觉得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是什么?这当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经历?
袁芃教授:其实各层级各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的状态都是比较相似的,但是由于乳腺癌大多数是发生于女性,而女性群体又因为对于自身生活状态、社会家庭角色的期待和顾虑更多,更容易因疾病出现相关的焦虑情绪。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群体能够深入了解乳腺癌,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科普工作。为此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也跟许多媒体网站进行了合作并设立了相应专栏,而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促使大家能够更关注乳腺健康并进行定期筛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其实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例。其中比较典型的反面病例,就是由于缺乏对乳腺癌诊疗的了解,讳疾忌医,不愿进行手术,最终导致治疗时机的延误,最终不得不接受乳房全切,而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患者本人对此也很后悔。
与之相反的是,我们遇到的一位年满三十,刚刚结婚的女性,在发现乳腺癌后,虽然也有恐惧,但在医生劝导下积极进行了保乳手术,不仅没有对外形造成很大影响,后续也顺利怀孕并生子。而对于医生而言,能够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在科普、临床等多方面努力,惠及更多患者,帮助更多人免受癌症困扰。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