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是保护血管,保护心脏的基础,健康饮食不外乎3增3减:增钾减钠,增粗粮减细粮,增不饱和脂肪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健康饮食是保护血管,保护心脏的基础,健康饮食不外乎3增3减:增钾减钠,增粗粮减细粮,增不饱和脂肪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1、增钾减钠
减钠,其实就是减钠盐,就是我们平时一直科普的低盐饮食。 平时我们吃的盐,主要成分就是90%以上的氯化钠(NaCl)。《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们每人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啤酒盖那么多的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我们高血压的人每人每个吃盐不超过5克。
可现实中,我们大部分人吃盐都在10-12克,远远超过《指南》推荐的健康吃盐标准。长期高盐饮食,会明显增加高血压风险,尤其我们国家老百姓基本上都是盐敏感体质,更容易受高盐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高血压的人数居高不下,在3亿左右。 高血压又会明显地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高盐饮食会造成血管损伤和心脏损伤。 与钠盐相反,钾盐并不会造成血压升高风险增加,用一定量的氯化钾((KCl)),替代一部分氯化钠(NaCl)。也就是低钠盐(70%的氯化钠+30%的氯化钾),这样的低钠盐不但咸味不减,最主要的是会降低高钠盐造成的血管损伤和心脏损伤。
所以保护血压保护心脏先从增钾减钠开始。 钠盐除了白沙沙的炒菜盐,还包括榨菜、咸菜、泡菜、酱油、面酱、熏肉、腊肉、火腿等等咸味的食物基本上都是钠盐含量高的食物。 钾盐除了低钠盐中适当的氯化钾以外,主要是指生活中的蔬菜水果粗粮杂粮,这些食物不但可以补充钾盐,还可以补充膳食纤维、矿物质、电解质、维生素等等利于血管保护的元素。
2、增粗粮减细粮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粮食吃得越来越精细,现代人几乎都是以白面馒头和大米饭等精细粮为主。而粗粮杂粮,已无人问津,除非是偶尔去农家乐吃个新鲜。 《柳叶刀》2019年发表的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因精细粮摄入过多,粗粮摄入不足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
那么为什么精细粮过多,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呢? 精细粮去除了很多粗纤维和胚芽,那么谷物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大量流失。结果就是精细粮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从而增加 、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粗粮可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钙、钾、磷、铁等矿物质,以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利于预防和控制体重超标,预防和控制三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观察发现,比起那些摄入过多精细粮的人群,摄入精细粮偏少的人群心肌梗死、脑梗死、心绞痛、心脏支架、心脏搭桥等会降低35%。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多吃全谷物,有利于降低肥胖、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所以,我们一日三餐,减少白米饭、大馒头等各种精细粮主食,逐渐增加玉米、小米、豆类、糙米、燕麦等粗粮以及红薯、土豆、山药、南瓜等杂粮。粗粮杂粮占到整个主食的1/3-1/2。
3、增不饱和脂肪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上面说的增钾减钠,增粗粮减细粮,大家都比较好理解。 可是这个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是个什么东西呀? 饱和脂肪简单说主要指:肥肉、动物油脂、动物内脏、猪牛羊等肉类的一部分。
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增加高血脂的风险,会产生更多的“血管垃圾”,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反式脂肪酸主要指:西式快餐,汉堡、披萨、炸鸡块、薯条等;糕点类,起酥点心、奶油蛋糕、泡芙、甜甜圈、夹心饼干、威化饼干等;油炸食品,油条、薯条、薯片等;甜品,雪糕、冰激凌、奶茶等。以及外包装上标有:人造脂肪、人工黄油、人造奶油、人造植物黄油、植物黄油、植物奶油、奶精、代可可脂、食用氢化油、起酥油、植物脂末等字样的包装食物。
过多的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坏的血脂,增加血小板凝聚、增高α脂蛋白、增加体重,从而明显增加心血管风险。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指:主要以植物油为主,以及鱼肉中的脂肪,以及坚果中的油脂。
适量的不饱和脂肪,利于血脂代谢,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我们吃的油要以植物油为主,比如橄榄油、亚麻籽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等等,当然即使是植物油也不宜过多,一般建议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 同时饮食中减少含饱和脂肪过多的猪牛羊肉,增加含有不饱和脂肪为主的鱼肉,最好能做到1周2-3次鱼。适当的坚果摄入也能补充健康的不饱和脂肪,建议每人每天一把即可。
总之,保护血管,保护心脏,先从一日三餐的3增3减开始,这是血管通畅,心脏健康的基础!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