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研究显示,在采用目前最好的治疗策略后,儿童期和青年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五年总生存率分别超过了90%和75%。然而,50%的患者经历了严重且可能致残的药物毒性反应,如胰腺炎、骨坏死和血栓栓塞 (TE) 。
既往研究显示,在采用目前最好的治疗策略后,儿童期和青年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五年总生存率分别超过了90%和75%。然而,50%的患者经历了严重且可能致残的药物毒性反应,如胰腺炎、骨坏死和血栓栓塞(TE) 。
TE主要起源于静脉,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毒性反应之一,其在儿童(诊断年龄<10 岁)中的累积发生率为5%,在青少年和年轻人(诊断年龄为10-45岁)中的累积发生率超过15%。TE与毒性死亡风险以及长期的后遗症相关,包括肺栓塞后综合征、血栓后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和认知障碍(继脑静脉血栓)。
既往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ED)在血栓形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鉴定了包括TM(内皮细胞跨膜蛋白血栓调节蛋白)、Sdc-1(Syndecan-1)以及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在内的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可溶性形式,然而,目前并无上述生物标志物与ALL治疗期间TE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在该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分析在前瞻性收集的血液样本中上述三种生物标志物(TM、Sdc-1、VEGFR-1)与根据NOPHO ALL 2008方案治疗的55例病例和165例时间匹配对照的血栓栓塞风险之间的关联性。
内皮生物标志物的个体样本测量
在年龄、性别和风险组调整后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TM和VEGFR-1的水平升高与血栓栓塞发生率的增加独立相关。而仅分析血栓栓塞诊断前>30 天的样本时,该关联性仍是显著的。在具有可检测天冬酰胺酶活性的样品中,血栓调节素水平相较于平均高3.2 ng/mL。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位于三个生物标志物或邻近编码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中,并无与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相关的位点。
总而言之,该研究结果显示,血栓调节蛋白和VEGFR-1或可作为血栓栓塞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以识别需要预先抗血栓预防的患者。
原始出处:
Andrés-Jensen, L., Grell, K., Rank, C.U. et 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thromboembolism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Leukemia (13 August 2021).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