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有关夜班工人为何罹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增加的新线索。
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有关夜班工人为何罹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增加的新线索。
该研究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杂志上,该实验招募了按模拟的夜班或白班时间表进行的健康志愿者。研究发现,夜班会破坏某些癌症相关基因活动的自然24小时节律,使夜班工人更容易受到DNA损伤的损害,同时又导致机体的DNA修复机制被误定为处理这种损害。
尽管仍然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但是这些发现有一天可以用于帮助夜班工人预防和治疗癌症。
共同通讯作者,副教授Shobhan Gaddameedhi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夜班工人中癌症更为普遍,这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夜班工作归为可能的致癌物质。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夜班工作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我们的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作为WSU睡眠与性能研究中心与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合作的一部分,Gaddameedhi和其他WSU科学家与PNNL的生物信息学专家合作,研究了生物钟可能对人体的影响。内置机制可使我们保持昼夜24小时不停的运转。尽管大脑中有一个中央生物钟,但体内几乎每个细胞也都有自己的内置钟。该细胞时钟涉及被称为时钟基因的基因,它们的表达具有节奏性,这意味着它们的活性水平会随着白天或晚上的时间而变化。研究人员假设与癌症相关的基因表达也可能具有节律性,而夜班工作可能会破坏这些基因的节律性。
为了测试这一点,他们进行了一次模拟的轮班工作实验,有14名参与者在WSU Health Spokane的睡眠实验室里呆了7天。他们中的一半完成了为期三天的模拟夜班计划,而另一半则是为期三天的模拟夜班计划。在完成模拟班次后,所有参与者都将按照恒定的常规规程进行操作,该规程用于研究人类内部产生的生物学节律,而不受任何外部影响。作为实验方案的一部分,他们在恒定的光照和室温下以半躺着的姿势保持清醒24小时,并每小时给予相同的零食。每三个小时抽取一次血液样本。
对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进行的分析表明,与夜班相比,许多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的节律在夜班条件下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与DNA修复相关的基因在白班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节律,而在白班条件下失去了节奏。
然后,研究人员研究了癌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们发现,从夜班参与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的白细胞比日班参与者的DNA损伤证据更多。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人员在一天中的两次不同时间将分离的白细胞暴露于电离辐射之后,与白班工况相比,在夜间上班的情况下,在晚上辐射的细胞显示出更大的DNA损伤。这意味着夜班参与者的白细胞更容易受到辐射的外部损害,而辐射是DNA损害和癌症的已知危险因素。
共同通讯的作者Jason McDermott说:“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夜班时间表推迟了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时间,从而降低了人体最需要的DNA修复过程的有效性。”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