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龙浩教授团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通过对肺转移瘤的系列研究,特别对肺转移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善和发展了胸腔镜肺转移瘤的手术技巧与适应证。自主发明了经胸肋三角入路手辅助胸腔镜双肺转移瘤切除术。全新的手术入路在最小损伤的原则下对双侧胸腔的探查和双侧肺转移瘤的完整切除。新的术式使相当多的原发病灶已切除而只有肺转移的病人获得长期生存。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龙浩教授团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通过对肺转移瘤的系列研究,特别对肺转移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善和发展了胸腔镜肺转移瘤的手术技巧与适应证。自主发明了经胸肋三角入路手辅助胸腔镜双肺转移瘤切除术。全新的手术入路在最小损伤的原则下对双侧胸腔的探查和双侧肺转移瘤的完整切除。新的术式使相当多的原发病灶已切除而只有肺转移的病人获得长期生存。
国际肺转移瘤注册机构(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Lung Metastases,IRLM)早在1997年就公布了其5206例患者的回顾研究,初步奠定了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地位。大量回顾性分析证明,选择性患者可以从肺转移瘤的彻底切除中获益的。
彻底切除肺转移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保证彻底切除需双侧开胸探查,传统双侧开胸或经胸骨正中劈开,虽可达到一次手术双侧转移瘤切除的目的,但其创伤大不适用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晚期患者。胸腔镜手术因其微创优势而被应用于肺转移瘤患者的外科治疗,但因其难于定位、较高的遗漏风险而备受争议。因此,胸外科医生开始探索新的手术入路,以期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彻底切除的目的,手辅助胸腔镜手术的概念正是该时期提出的。1999年Tommaso Mineo教授首次报道了经剑突途径行手辅助胸腔镜双肺转移瘤切除术,但其心脏压迫较明显;2003年Gavin Wright教授改良为经膈肌途径行手辅助胸腔镜双肺转移瘤切除术,成功避免了心脏压迫但存在膈肌损伤而且要两侧作切口。
在此基础上,龙浩教授通过解剖学的研究,开发了一条全新的手辅助入路。通过一个切口,不损伤膈肌经双侧胸肋三角途径可以全面探查双侧胸腔,并在手辅助下经胸腔镜行双肺转移瘤切除术。相比以往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利用腹部单一手术切口,利用人体自然腔隙通道,完成双侧肺转移瘤切除。损伤减到最小,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切除转移瘤。甚至有相当多影像学未能发现的转移瘤。
自2001年开展该项新技术以来,现有超过100例患有肺转移瘤的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接受了手辅助胸腔镜双肺转移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生发生率3.6%,3年累积生存率59.8%,5年累积生存率47.2%,达国际先进水平。而最新的统计5年累积生存率已超过60% 。相关研究的成果已经发表在胸外科领域的顶级杂志美国《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1;91:852-8.)上。该杂志是目前临床影响力最大的杂志。
经胸肋三角入路手辅助胸腔镜双肺转移瘤切除术主要的优点有:1,可以避免术中两次转换手术体位,一次完成双侧肺转移瘤切除;2,因为手进入了双侧胸腔探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现双肺转移瘤,并予以精确定位切除;3,结合了胸腔镜微创外科的理念,单一切口,手术创伤少,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意大利Fondazione Policlinico Universitario Tor Vergata胸外科的Tommaso Mineo教授给予该项新技术极高的评价:“龙浩教授团队对手辅助胸腔镜入路的改良(经胸肋三角)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满足微创与彻底切除的完美结合,同时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自然间隙,消除了其他阻碍手辅助手术推广的弊端。是他1999年首次报道经剑突途径行手辅助胸腔镜双肺转移瘤切除术以来的最大进步。15年的经验积累,充分证明了该手术的安全性与生存优势。因此,手辅助胸腔镜手术值得列入肺转移瘤诊断与治疗的常规项目。”
目前龙浩教授团队已总结了近60年国际上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正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并与国际先进的相关研究所合作开展有关的分子基础研究。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