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健康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截至9月17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000万,死亡病例逼近95万。
如何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既是对世界各国综合实力和治理体系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各国健康治理能力、医学发展水平、医学教育质量的一次考验。2020年9月19日,在“第23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全体大会专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 詹启敏院士发表了他的见解。
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疫情得到迅速遏制,坚定了广大民众的抗疫信心,在一定程上体现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决策的科学化及与社会治疗体系的有效协同,更为国际上其他国家抗疫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和经验。
疫情后全球健康新趋势与新挑战
所谓“全球健康”,应该从安全、疾病、环境、科技、政治(与国际关系)等多维度去诠释与布局。
1.以健康为核心的生物安全风险加剧,以传染病为主的重大公共卫生危及不断:全球历次大瘟疫,包括黑死病、天花、1918流感、霍乱、SARS、MERS、寨卡、埃博拉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导致的死亡已超过艾滋病、交通事故、自杀、疟疾等。2018年,《柳叶刀》发布全球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排行榜显示,冰岛、挪威、荷兰占据前三甲,中国成为全球医疗进步最大的五国之一。而全球卫生安全指数2019报告发现,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对流行病和疫情做好万全准备。
2.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很多国家的共同挑战,我国目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聚焦突发新发传染病的同时,丝毫不能淡忘重大慢性疾病。
3.重视“ONE Health”理念,从单纯关注人的健康向同时关注人类-动物-环境整体健康转变,关注来源于动物并感染人类的传染病构成新发传染病的威胁,解决复杂的健康问题。
4.人类命运同体主要内涵包括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健康共同体。
医学与健康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凸显
毋庸置疑,今天需从国家安全、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多角度再次认识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性,因为生命科学与医学已然趋向国家科技体系的核心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这是人类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生物时代的历史规律决定的。
全球与健康相关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例如,2018年12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出台一份针对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框架。可以说,生物科技、医学研究成果也是国之重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提出,把生物技术作为基盘技术摆在国家科技发展的核心位置。因此,加快补齐齐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新形势下医学发展对推动社会治理的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来之大变局,经历新一轮发展大调整,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正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汇总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1.高水平水医学发展为社会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要进一步强调和优化新时代的医学使命——强调认识生命、促进健康、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四大使命并重;强调坚持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技术产品研发创新全链条有机融通;强调坚持科学兴趣驱动和战略需求驱动相结合的创新范式;强调“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供给路径、国家需求牵引的攻关创新路径”新型双引擎创新强国路径。
2.促进健康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医学力量”:医学越来越成为维护公众生命和健康、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领域。
①医学实践:体系融合是保障。从机构、人员、经费来看,公共卫生与疾控体系在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相对低地位出现下滑,建议:促进公共卫生体系与国家应急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促进临床医疗系统与疾病防空系统深度融合,加强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与医学实践的融合。
②新型科技健康服务业态、公共健康保障新模式。疫情期间社交疏远这一举措要持续一定时间,医院门诊服务受到限制甚至关闭,远程医疗服务量大增,有望成为医患交流和医疗服务的新常态,为催生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个人健康服务新业态提供了重要契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新型数字技术将在未来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等公共健康保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医学研究:医学科技创新是核心。建议:针对未来坑发生的重大疫情,设立“预防性研究”的科研机制;疫情发生时,通过顶层设计,开展与疫情临床救治并行的相关科学研究;加强公共卫生与应急医学研究体系建设,探索国家实验室、创新研究基地等国家力量建设等方案。
④医学发展的路径:“医学+X”概念,促进与理学、工学、光学、电子、大数据、生物信息、纳米技术、材料等交叉型医学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⑤医学教育:人才队伍培养是基础。建议:加快“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转变,兼顾相对独立性和交叉融合性,加快推进均质化、精英化和复合型培养进程,强调以规范化培训为核心环节并逐步与学位并轨,构建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和短缺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适应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
⑥有效国际合作:共筑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疾病(新发突发传染性或慢性非传染性)没有国界,人类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孤军作战,也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