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为了评价在立体定位活检检出高危病变诊断后且有或无手术切除进行每年一次货两年一次钼靶检查的依从性并验证影响筛查依从性的临床因素,研究人员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Radiology: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发现乳腺高危病变怎么办?
本研究为了评价在立体定位活检检出高危病变诊断后且有或无手术切除进行每年一次货两年一次钼靶检查的依从性并验证影响筛查依从性的临床因素,研究人员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本研究共纳入了208例行乳腺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且发现高危病变的患者。记录患者是否行手术切除和/或钼靶随访情况。将女性患者在1年内或2年内进行钼靶检查依从性与该机构同期进行钼靶征象的45508例健康筛查女性进行比较。评价与诊断后医疗管理和筛查相关的可能因素,回顾医疗记录确认是否手术咨询。评价诊断后进行药物化疗情况。利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单或双筛查依从性率。利用双边Logistic回归识别是否在时间内进行再次筛查的预测因子。
结果为,共有913/67874(1.3%)例患者被建议进行立体定位活检,且有208/913(22.8%)处高危病变。将有乳腺癌或手术时发现为高级别病变的患者,124/186(66.7%)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62例患者(33.3%)未进行手术治疗。整体上,对于高风险病变诊断后进行1年或2年一次钼靶随访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识(每年, 56.4% vs 50.8%, P = .160; 两年一次, 62.0% vs 60.1%, P = .630)。手术组的依从性要明显好于未手术组,每年一次和两年一次的依从性分别为(70.0% vs 32.0%; OR= 5.0; 95%CI: 2.4, 10.1; P < .001)、(74.3% vs 40.0%; OR = 4.3; 95% CI: 2.1, 8.8; P < .001)。在未手术的患者中,那些进行随访检查的患者较未进行随访检查的患者更可能去看乳腺科医生(每年一次, 77.3% vs 35.7%, P = .005; 两年一次, 67.9% vs 36.4%, P = .045)。所有接受化疗的患者收到了进行手术咨询的建议(100%; n = 21)。
本研究表明,尽管通过立体定位乳腺活检得到的高危病变的诊断影响所有患者随即的钼靶筛查,但是无手术切除的患者,特别是未进行手术咨询的患者要较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有较低的影像检查和化疗依从性,从而提示临床管理的侧重点。
(文章详见--Radiology: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发现乳腺高危病变怎么办?)
Radiology:双能CT单色成像在评估心肌病患者心肌延迟强化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双能CT单色显像对心肌病患者心肌延迟增强(MDE)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前瞻性研究,本研究纳入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共纳入同时行心肌MR成像及双能CT成像心肌病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6±15岁;)。对获取的双能CT进行常规(120 KV)和单色(60,70和80 kev)图像重建。将主观质量分数、对比噪声比(CNR)和光束硬化伪影与事后分析的Friedman检验结果进行配对比较。以心脏磁共振成像为参考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每段分析中的广义估计方程,对双能CT在MDE检测中的诊断性能及其模式分类预测能力进行了配对比较。心脏MR成像和CT对MDE定量评估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与常规CT图像相比,在单色图像中,70-kev CT图像主观质量分较高(平均分:3.38±0.54 vs 3.15±0.43;P=0.0067),CNR值较高(平均值:4.26±1.38 vs 3.93±1.33;P=0.0047),而光束硬化伪影的值较低(平均值:3.47±1.56 vs 4.15±1.67;P<0.0001)。
与常规CT相比,70 keV CT对改善了MDE的检测性能(敏感性94.6%vs 90.4% [P = .0032],特异性96.0%vs 94.0%[P=.0031],准确性95.6% vs 92.7%[P<.0001]),对模式分型的预测能力提高(心内膜下,91.5% vs 84.3% [P=0.0111];心外膜94.3%vs 73.5%[P=.0001],透壁性,93.0% vs 77.7%[P=.0018];心系膜, 85.4% vs 69.2% [P = .0047]; and 斑块. 84.4% vs 78.4% [P = .1514])。对于MDE量化,70 kev CT显示了一个小的偏差:0.1534%(95%的一致限度:-4.7013,5.0080)。
结论:基于70 kev单色图像的双能CT与常规CT图像相比,通过改善图像质量和CNR,减少光束硬化伪影,提高了对心肌病患者MDE的评价。
(文章详见--Radiology:双能CT单色成像在评估心肌病患者心肌延迟强化中的应用)
Radiology:小剂量灌注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灌注损伤的准确性
目的:评价低剂量容积灌注(VP)与传统VP CT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灌注损伤的诊断准确性
材料和方法:本次回顾性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平均年龄:59.6岁;62例女性),纳入标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在非增强CT和VP CT(管电压,80kVp;管电流-时间乘积,180 mAs)中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37例6小时内行DSA检查。通过现实仿真验证,对72mAs的管电流时间积的低剂量vp CT数据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灌注图由两组数据生成,并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对整体图像质量、诊断可信性、出现和(或)严重灌注损伤提示血管痉挛进行审查。一名神经介入放射学家评估DSA中16个血管节段。以传统VP CT影像作为参考标准,计算低剂量VP CT的诊断准确性。用加权Cohen K评价两组数据的一致性,用Spearman相关法将结果与DSA进行相关分析。经定经量容积分析后,比较两组vp CT数据的病变体积。
结果:低剂量VP CT表现出良好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可信性,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正确分类,诊断准确率高(敏感性,99%;特异性,99.5%)。两组CP CT数据在出现或(和)严重脑灌注损伤间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Z = -0.447; P = .655),但与DSA显着相关(传统VP CT, r = 0.671; 低剂量VP CT, r = 0.667)。 两组数据的病变容积是可比的(相对误差,5.9% ± 5.1[范围,0.2%-25.0%,中位数,4.0%]),相关性强(r = 0.955)。
结论:本次研究显示,关于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低剂量VP CT,相对于传统VP CT(管电流时间乘积,72mAs),检测显示血管痉挛的脑灌注损伤时,可减少40%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其诊断准确性。
(文章详见--Radiology:小剂量灌注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灌注损伤的准确性)
Radiology:乳腺癌的二维数字乳腺X线成像(DM)与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术(DBT)筛查及间隔期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确定二维数字乳腺X线成像(DM)与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术(DBT)在筛查率和间隔期癌肿瘤特征中是否存在差异。
材料及方法: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DM组,DBT整合前)和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DBT组,完整DBT整合后)连续筛查乳腺X线片。如果在筛查后365天内诊断阳性结果则是癌症;365天内诊断为阴性结果则为间隔期癌。使用Z检验比较DM和DBT两种检查手段。
结果:在78 385 DM检查和76 896 DBT检查中,共诊断出948例乳腺癌。虽然DM和DBT 总体的筛查率一样(5.0 vs 5.0 每 1000 例检查, P = .98),DBT检查中较高比例的癌症是侵袭性,而不是原位癌(74.2% [287/387] vs 66.0% [260/394], P = .01)。DM与DBT的筛查中,在病理检查中肿瘤的大小、分级、激素受体状态、淋巴结状态等肿瘤特征上,无显着性差异(P = .09-.99)。DM与DBT的筛查中,间隔期肿瘤的的检查率是一样的(1.1 vs 1.1 每 1000 例检查, P = .84)。与症状性间隔癌症相比,磁共振成像检测的间隔癌症更可能是微小癌。
结论:筛查及间隔癌的检出中DM与DBT两种检查方式相似,但是DBT筛查中的癌症较高比例是侵袭性癌而不是原位癌。
(文章详见--Radiology:乳腺癌的二维数字乳腺X线成像(DM)与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术(DBT)筛查及间隔期癌的相关性研究)
Radiology: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视野数字化钼靶摄影人群筛查
目的:检验二维(2D)图像合成的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视野数字化钼靶摄影(FFDM)对乳腺癌人群筛查的结果
材料和方法:本次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维罗纳的筛选程序中行二维合成DBT检查的无临床症状女性16666例,年龄范围50-69岁。对照组纳入头一年行FFDM筛查女性14423例。通过计算与每个结果相关的比例来比较两组的筛查检测措施,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估计相对率(RRs)。
结果:DBT 2D合成影像癌症检出率(CDR)为每1000个筛查对象中共检出9.30例癌症患者;而FFDM影像检查每1000个筛查对象共检出5.41例癌症患者(RR,1.72;95%可信区间[CI]:1.30,2.29)。低密度乳腺女性(RR, 1.53; 95% CI: 1.13, 2.10)和高密度乳腺女性(RR, 2.86; 95% CI: 1.42, 6.25)的DBT 2D合成影像的癌症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DBT 2D合成影像召回比FFDM筛查召回阳性预测值几乎增加一倍:23.3% versus 12.9%(RR, 1.81; 95% CI: 1.34, 2.47)。虽然DBT 2D合成影像侵袭性评估比FFDM高,但是两组的召回率是一样的(RR, 0.95; 95% CI: 0.84, 1.06)。DBT 2D合成影像(38.5例/小时)每小时筛选研究平均数量低于FFDM(60例/小时)(P < .001)
结论:DBT 2D合成影像在提高召回率并增加癌症检出率时比得上FFDM。但DBT 2D合成影像增加了阅片时间及侵入性评估所需时间。
(文章详见--Radiology: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视野数字化钼靶摄影人群筛查)
Radiology: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
目的:评价由动态磁敏感增强(DSC)MR成像产生的动脉输入函数(AIFs)或AIFDSC值在鉴别低、高级胶质瘤时,能否改善动态对比(DCE)MR成像药物动力学参数(PK)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与DCE MR成像所获得的AIF进行比较(AIF DCE)。
材料与方法:本次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26例经病理证实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级,Ⅱ级=21,Ⅲ级=53,Ⅳ级=152;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体,11.95%(27/226);1p19qco缺失0%[0/226])患者(男138例,女88例;平均年龄52.27岁±15.17岁;范围:24-84岁)。所有病人术前均行DSC及DCE MR检查,获取每一幅图像的AIF DSC 和 AIF DCE。用后处理软件处理两组AIFs的容积转移常数(K trans),血管等离子空间体积(Vp),血管外间隙容积(Ve)。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分析比较各参数的诊断准确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s)和Bland-Altman方法进行评估可靠性。
结果:AIFDSC的K trans和v e 值比AIFDCE在鉴别低、高级胶质瘤时更准确(ROC曲线下面积:平均 K trans,0.796vs.0.995; v p,0.848 vs 0.728; v e,0.875 vs 0.581),相关性比较中,这三个参数AIF DSC优于AIFDCE要好(K trans, 0.737 vs 0.095; v p, 0.848 vs 0.728; v e, 0.875 vs 0.581)。在AIF分析中,AIF DSC 在最大信号强度(0.837 vs 0.524),斜率(0.800 vs 0.432)相关性比较中优于 AIF DCE。
结论:DCE MR成像药物动力学参数产生的AIF DSC优于AIF DCE在鉴别低、中胶质瘤时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详见--Radiology: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
Radiology:FDG PET的代谢和体积参数对小儿骨肉瘤的预后价值
目的 初步评估各种氟18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参数在新辅助化疗(NCT)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潜在预后价值。
材料和方法 从2008年至2012年前瞻性纳入34例骨肉瘤患者,在NCT前(基线扫描),NCT中(中期扫描)和NCT后(治疗后扫描)分别接受FDG PET / CT计算机断层扫描。这项研究得到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并且得到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测量最大和最高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和SUV峰值),代谢肿瘤体积(MTV)和总病灶糖酵解(TLG)。评估FDG PET参数对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的预测价值。 通过使用组织学应答和最初转移的存在作为协变量来进行EFS和OS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
结果 在基线扫描时,SUV峰值,MTV和TLG可以预测EFS(P = 0.006-0.03)和OS(P = 0.001-0.03),但与组织学应答无关。在中期和治疗后扫描中,SUV max,SUV峰值,MTV和TLG与组织学应答相关(P = .0002-.04),并可以预测EFS(P = .004-0.02)和OS(P = .001 -.03)。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FDG PET参数无论是在基线,中期还是在治疗后都独立预测EFS和OS。特别是,基线MTV是EFS(危险比5.0 [95%置信区间{CI}:1.5,16.8])和OS(危险比29.4 [95%CI:2.2,392.2])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基线、中期或治疗后SUV峰值,MTV和TLG均可预测EFS和OS,可能是骨肉瘤的有用预后生物标志物。
(文章详见--Radiology:FDG PET的代谢和体积参数对小儿骨肉瘤的预后价值:假设研究)
Radiology:利用18F荧光胆碱PET / CT作为慢性肝病的影像生物标志物
目的 探讨肝癌肝叶切除术的Child-Pugh A,B级的慢性肝病患者在联合术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氟18(18F)荧光胆碱摄取与慢性肝病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48例可切除肝脏肿瘤患者术前行18F荧光胆碱PET / CT检查。平均肝脏标准化摄取值(SUV平均值)测量从PET图像获得,而炎症和纤维化的组织学指标来源于切除标本的非肿瘤肝组织。用方差分析来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对肝SUV平均值的影响。
结果 肝SUVmean范围为4.3~11.6,与Knodell组织学活性指数(ρ= -0.81,P <0.001)及几项肝病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显着相关。肝脏SUV的平均值在各组之间也有显着差异,这些组根据坏死性炎症严重程度和Metavir纤维化阶段来分(P <.001)。 18F荧光胆碱PET / CT检测Metavir纤维化阶段F1或更高阶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0.05,优势比为3.03(95%置信区间为1.59,5.8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和93%。
结论 在肝癌肝切除患者中发现的18F荧光胆碱摄取与肝纤维化和炎症组织病理学指标之间进行的相关性支持使用18F荧光胆碱PET / CT作为慢性肝病的潜在影像生物标志物
(文章详见--Radiology:利用18F荧光胆碱PET / CT作为慢性肝病的影像生物标志物)
Radiology:术前磁共振成像鉴定侵袭性乳腺癌瘤周水肿的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前乳房磁共振(MR)成像对肿瘤复发患者肿瘤周围水肿的预后价值。
材料与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有353名女性(平均年龄49岁,范围27-77岁)做过术前磁共振成像并进行了乳房切除术或保乳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两名放射科医师根据T2加权像上肿瘤周围信号强度的程度独立评估瘤周水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综合鉴别改善(IDI)和连续净分类改善(NRI)指标评估疾病复发与肿瘤周围水肿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中位随访27.2个月后,24名患者(6.8%)有疾病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较高(危险比= 4.84,P = .002),淋巴管侵犯(危险比= 2.48,P = 0.044)和瘤周水肿(危险比= 2.77,P = 0.022)是疾病复发相关的独立因素。 IDI和持续的NRI显示当将瘤周水肿添加到确定的临床病理特征(IDI = 0.061,P <.001;连续NRI = 0.334,P = .012)时,其疾病复发诊断准确性显着提高。
结论 术前磁共振成像鉴定的瘤周水肿与疾病复发存在独立相关性。肿瘤周围水肿评估可能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
(文章详见--Radiology:术前磁共振成像鉴定侵袭性乳腺癌瘤周水肿的预后价值。)
Radiology:MR成像靶向前列腺活检的精确度研究
目的 用经直肠超声检查(US)测量活检针在磁共振(MR)成靶向活检的精确度,记录精确度的临床相关性。
资料和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经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于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进行。患者提供了口头知情同意。本研究共纳入了来自两个中心的88例PI RADS≥3分的前列腺检查患者。使用活检中的数字成像和通信医学档案中的核心到中心的距离(dCC)和从核心到目标表面的距离作为球体建模,用欧几里德几何测量精度。为了解决来自同一患者多个核心数据的聚类问题,精确分析需专注于病人或技术的最佳拍摄。 适当使用Welch不等方差t检验和Yates校正χ2检验。
结果 平均精确度为2.5mm(95%置信区间:1.8mm,3.3mm)。阳性核心比阴性核心更接近中心(dCC分别为1.7毫米和3.1毫米; P = 0.025)。在靶上核心检测到比靶外核更多的癌症(71个核心中的33个[46.5%]比17个核心中的三个[17.6%]; P = .03)。用融合技术获得的核心比用认知技术获得的核心获得更高的精度(dCC分别为2.8 mm和7.1 mm; P <0.0001)。44例患者的靶向核心表现出癌症。使用认知技术检测出的癌症比融合技术检测出的癌症更少(44例患者中的31例[70.5%]与44例患者中的40例[90.9%]; P = .03)。
结论 形变MR成像/经直肠超声配准系统比认知识别技术对癌症的显示价值更高。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