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癌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新发膀胱癌80500例,包括62100名男性患者和18400女性患者。根据肿瘤浸润深度,膀胱癌主要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化疗效果不一,如何预测患者预后,并筛选出对化疗反应最佳的患者人群是膀胱癌临床治疗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据最新癌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新发膀胱癌80500例,包括62100名男性患者和18400女性患者。根据肿瘤浸润深度,膀胱癌主要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化疗效果不一,如何预测患者预后,并筛选出对化疗反应最佳的患者人群是膀胱癌临床治疗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随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新一代免疫疗法问世,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博弈也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线。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手段抑制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营造免疫抑制微环境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免疫逃逸也成为了肿瘤的重大标志之一。术后化疗药物也被认为可能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因此从肿瘤免疫角度出发,探索不同免疫细胞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有助于认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可寻找新的预后预测因子评估患者风险。
近日,第33届欧洲泌尿 会年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在3月19日的膀胱肿瘤免疫调控分会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从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出发,评估了来自两家临床中心的259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借助国际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进行验证及机制分析,试图寻找新的术后预后及化疗反应预测指标(Poster NO.937)。
结果发现,在259名国内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肿瘤间质浸润的肥大细胞可独立预测患者的总体生存,且肥大细胞浸润数量较少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术后化疗反应性更佳。
进一步分析发现,低浸润的肥大细胞与肿瘤免疫激活密切相关,尤其与发挥抗肿瘤的主要效应性免疫细胞杀伤性T细胞的数量增多有关。浸润的肥大细胞数量减少也可激活免疫杀伤性分子相关的调控通路,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
以上结果表明,基于不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所构建的免疫分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及术后化疗反应性,并为认识膀胱癌发生发展机制、为不同免疫分型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新的免疫治疗靶点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证据。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