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迟缓的‘疾病’正让医学界越来越恐慌,这种‘疾病’会降低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减少他们的寿命。
一种迟缓的‘疾病’正让医学界越来越恐慌,这种‘疾病’会降低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减少他们的寿命。
这种‘疾病’在各个国家随处可见,但在不同的国家严重程度却不一,它被称之为‘财政毒性’。
在 5 月 10 日由杜克健康促进中心举办的座谈会中,杜克的医学肿瘤专家 Zafar 博士告诉护理学的师生们,癌症诊断已经让美国破产的概率提高了两倍。反过来说,这次破产会大大降低生存率。
Zafar 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曾有两名患者由于高昂的医药费不得不停止治疗。
其中一人是做健康保险工作的,不在医保范围内,为了治疗直肠癌,他只能自己负担一周 4,000 美元的医药费。不管是这位患者还是 Zafar 博士,只要他们提出这个话题,医药费就有可能免除,但他们从没谈过医药费。
另一位胰腺癌患者害怕死后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医药负担,所以他放弃了另一疗程的治疗。
Zafar 博士说,在 70 年代癌症的化疗每月大概会花费 100 美元。但是,今天,这个数可能要是先前的十倍、几十倍、甚至是上千倍。
“在欧盟和其他国家,药价完全是一幅不同的画面,”他说。“在美国,药价仅仅反映了市场需求。”
药价上升的另一大原因是生物制药的出现,因为生物药研发费用更高,但是往往有更加明确的定向患者。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药物就是格列卫(伊马替尼),一种口服的化疗药物,从 2007 年到 2014 年,该药物价格上涨了 158%。
如果你在 Google 上搜索格列卫,占据头条的是诺华的大标题‘体谅您为格列卫的现款支出’,然后是一个经济资助的链接。
这些治疗癌症的药物国外一个价,而到了国内又是一个价。就拿格列卫来说,在国内一盒要卖到两三万,一盒吃个月,一年要花费三十万。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一种药就能让你倾家荡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国民用上疗效好而又相对便宜的药品呢?我国的药物研发水平就被寄予了厚望。自从 2015 年下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开始,中国的药物研发水平注定会更上一层楼,期待几年之后,中国人自己生产的抗癌药在疗效上能优于进口药品,在副作用上能低于进口药品,而在价格上,更会让老百姓能够感到实惠。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