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当前威胁全世界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已连续多年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前列腺癌的重要研究一览。
前列腺癌是当前威胁全世界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已连续多年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前列腺癌的重要研究一览。
【1】Prostate:外泌体研究逆天发现,尿液可测前列腺癌了
在本研究中,作者证实了凝集素诱导凝集作为外泌体分离和随后的miRNA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在可检测的miRNA中,发现了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液外泌体中的miR-574-3p,miR-141-5p和miR-21-5p这个panel相对于对照组的显著过表达。因此,通过凝集素诱导的凝集法从尿液中分离的外泌体miRNA与前列腺癌的早期阶段相关。该方法的成本相对较低且方便可行,可应用于临床应用和大型研究项目。
作者比较了PC-3细胞中分离出来的总RNA(A)、通过凝集素诱导凝集法分离出从PC-3细胞中分泌出的外泌体的总RNA(B)、尿液第一次离心从尿沉渣中分离出来的总RNA(C)和通过第二次离心,在刀豆蛋白诱导的尿沉渣可能包含的尿外泌体中分离出的总RNA(D)。发现核糖体RNA(18S和28S)在细胞RNA中可检测到,但在外泌体RNA中未观察到,外泌体RNA中富含短分子(200-2000个核苷酸)。第二次离心尿沉渣的RNA峰图与PC-3细胞产生的外泌体RNA峰图相似,但是在从几十到几百个碱基的区域中具有较不明显的峰(D)。这些结果证明凝集素诱导凝集的新方法允许分离尿外泌体特定种类的RNA,其区别于通过培养细胞系外泌体获得的RNA种类。
最后,作者对三个选择的miRNA(miR-574-3p,miR-141-5p和miR-21-5p)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作者通过AUC ROC曲线来评价,从图中可看到尿外泌体miRNA-574-3p的AUC为0.85,miR-141-5p的AUC为0.86,而miR-21-5p的AUC为0.65,说明miR-574-3p,miR-141-5p这两个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之miR-21-5p这个指标好。(文章详见--Prostate:外泌体研究逆天发现,尿液可测前列腺癌了)
【2】BMJ:输精管结扎术并不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最近,顶级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泌尿外科的Madhur Nayan医生及其团队的研究文章,旨在明确输精管结扎术和前列腺癌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该研究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匹配队列研究,检索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个认证的医疗数据库在1994年至2012年期间的数据。该研究纳入了326,607名 年龄在20至65岁之间并接受了输精管结扎术的男性参与者作为试验组,同时,根据疾病评分、地域、1:1匹配没有接受输精管结扎术的男性作为对照组。
该研究的主要结局事件为前列腺癌发病率。次要结局事件为前列腺癌相关的分级、分期和死亡率。研究者发现在中位随访10.9年后共有3462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输精管结扎术组患者有1843(53.2%)例前列腺癌患者,对照组有1619(46.8%)例。未经调整的分析结果显示,输精管结扎术导致前列腺癌的风险轻微增加(风险比为1.13,95%置信区间为1.05-1.20)。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再分析显示,这种微弱的相关性也不复存在(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02,95%置信区间为0.95-1.09)。此外,未发现输精管结扎术和恶性程度较高的前列腺癌(调整后的比值比为1.05,95%可信区间为0.67-1.66)、晚期前列腺癌(调整后的比值比为1.04,95%可信区间为0.81-1.34)或死亡(调整后的危险比为1.06,95%可信区间为0.60-1.85)之间存在相关性。
由此可见,本研究的结果并不支持输精管结扎术和前列腺癌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性。(文章详见--BMJ:输精管结扎术并不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3】NEJM:10年随访结果,局部前列腺癌管理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通常可以检测出进展缓慢的前列腺癌。目前针对这一疾病的管理包括监测、手术或放疗。究竟哪一种方式与更好的结果及更小的副作用相关?2016年10月13日发表在NEJM上的一篇研究对比了这三种方式治疗局部前列腺癌的效果,并公布了10年随访结果。详情如下。
研究人员比较了对局部前列腺癌分别进行主动监测,根治性前列腺术,外放射治疗的疗效。在1999至2009年间,共有82,429位50-69岁男性接受了PSA检测,共诊断出2664例局部前列腺癌。其中1643位前列腺癌患者参与了随机试验,有545位男性接受了主动监测,553位经历了手术,545位接受了放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0年。首要研究结果为前列腺癌导致死亡。次要终点包括疾病进展率,疾病转移率和所有原因导致死亡病例。
研究发现,在中位随访时间10年时,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都很低,各治疗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主动监测相比,手术和放疗都与更低的疾病进展率和转移率相关。(文章详见--NEJM:10年随访结果,局部前列腺癌管理)
【4】Br J Cancer:地高辛能不能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风险?
对一项回顾性队列进行了研究,比较地高辛或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 vs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人群包括6537例前列腺癌患者,来自芬兰前列腺癌诊断筛查的随机对照研究,其中485例患者使用地高辛。地高辛暴露的中位数为480DDDs(四分位间距100-1400 DDDs)。诊断后,中位随访期7.5年,617名男性(48名地高辛用户)死于前列腺癌。我们从国家处方数据库收集了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关信息。无论是诊断前、还是诊断后使用该药物,都进行了OX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显示,没有发现诊断前列腺癌前,使用地高辛与患者前列腺癌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HR 1.00, 95% CI 0.56-1.80)。
没有发现诊断列腺癌后,使用地高辛与患者前列腺癌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HR 0.81, 95% CI 0.43-1.51) 。结果与一般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索他洛尔具有可比性。没有接受激素治疗的男性患者,诊断前使用地高辛,与前列腺癌生存率的延长相关(HR 0.20, 95% CI 0.05-0.86)。
结果表明,地高辛或索他洛尔对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率没有保护作用。(文章详见--Br J Cancer:地高辛能不能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风险?)
【5】JAMA Oncol:去势治疗会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的痴呆症风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雄激素阻断疗法(去势治疗,ADT)与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但是关于ADT和痴呆症(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痴呆)风险之间的联系还不太清楚。
研究纳入了9455例≥18岁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位数随访3.4年。排除183例既往诊断为痴呆症的患者。最终的队列包括9272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1826(19.7%)例接受ADT治疗。9272例前列腺癌患者(平均[SD]年龄,66.9 [ 10.9 ]岁;5450 [ 58.8% ]例为白人)中,ADT和痴呆症风险之间存在显著联系(HR 2.17; 95% CI, 1.58-2.99; P <0 .001)。排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后进行的敏感性分析,得出相似的结论(HR 2.32; 95% CI, 1.73-3.12; P <0 .001)。接受ADT治疗的患者中,第5年增加的痴呆症绝对风险为4.4%(接受ADT治疗 vs 不接受ADT治疗,7.9% vs 3.5%)。根据ADT治疗时间进行分层分析,使用ADT治疗至少12个月的患者,其增加的痴呆症绝对风险最大(HR 2.36; 95% CI, 1.64-3.38; P <0 .001)Kaplan-Meier分析表明,≥70岁患者使用ADT,有最低的剩余无痴呆症累积概率(log-rank P <0 .001)。
结果表明,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去势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痴呆症风险。(文章详见--JAMA Oncol:去势治疗会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的痴呆症风险)
【6】NEJM:前列腺癌三种治疗方式(监测、手术、放疗)对结局有啥影响?看看患者怎么说
我们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比较三种治疗方式(积极监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伴激素的根治性放疗)对患者自诉的结局的影响。
研究纳入了1643例前列腺癌患者,均来自ProtecT试验,在诊断前、随机化后6个月和12个月、以及此后每年,均完成相关问卷调查。此外患者还完成了关于尿液、肠道、性功能和特定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和一般健康的测量。在第5年,我们评估了患者的癌症相关的生活质量。对ITT人群的完整的6年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三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性功能、排尿功能、肠道功能等的影响是不一致的。(文章详见--NEJM:前列腺癌三种治疗方式(监测、手术、放疗)对结局有啥影响?看看患者怎么说)
【7】ESMO 2016:Alisertib治疗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
根据欧洲肿瘤医学学会大会提出的2期研究结果:对临床或病理定义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患者,Alisertib单药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Himisha Beltran博士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多中心研究,调查Alisertib对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有患者还具有以下特征之一:免疫组化法显示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超过50%;新肝转移无PSA进展;五倍以上的血清嗜铬粒素或两倍以上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研究者对60例临床或病理定义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7岁;范围,45-87)进行了分析,患者的中位PSA为1.07 ng/mL(范围,0.01-514.2),纳入研究之前经历了中位数3次治疗,32%的患者接受过多西他赛、58%的患者接受过铂类治疗,35%的患者接受过恩杂鲁胺(Xtandi; Astellas, Medivation)或醋酸阿比特龙(Zytiga, Janssen)治疗。(文章详见--ESMO 2016:Alisertib治疗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