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肿瘤

原发性坐骨神经淋巴瘤一例

作者:王艳军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日期:2012-12-14
导读

坐骨神经恶性淋巴瘸发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神经周围固有的淋巴组织起源导致发病,也可能是特定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所致。

坐骨神经

患者男,42岁。因右下肢麻木、疼痛1年,加重半年,于2011年4月20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治疗。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屈侧疼痛,行走时疼痛明显伴右足麻木,逐渐出现右侧腓肠肌下垂无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术后足部麻木感消失。术后1个月患者出现右腿短缩感;术后5个月出现右大腿背侧阵发性疼痛,触诊有电击感,屈足活动受限,肌肉僵硬,平卧时症状尤为明显。右大腿及踝部肿胀,不能伸直,并阵发性抽搐。既往患者4年前因左侧睾丸肿胀发硬,在当地医院行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1年前右侧睾丸出现肿胀发硬,再次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伴纤维化,两次手术后均未行任何治疗。查体:右小腿及踝部明显肿胀,右下肢及腹股沟处肌张力增高,肌力Ⅴ级;右足背屈曲活动障碍。右下肢外侧及全右足触觉痛觉均减弱,足趾活动差。右侧汽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约30°)。左下肢未见明显异常。双侧4字试验阴性,双侧病理征阴性。下肢超声检查示右大腿深部实性包块,右侧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右侧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重度损伤;双下肢MRI示右侧大腿较对侧增粗,右侧坐骨神经分布区见一不规则肿块,病灶包绕右侧坐骨神经,大小约30cm×6cm×6cm。右股骨皮质低信号变薄,邻近肌肉及皮下脂肪FS-T2W1信号增高,提示右侧坐骨神经分布区占位性病变。于2011年4月22日行右侧坐骨神经肿瘤活检术,术中暴露坐骨神经后,见病变组织血供丰富,呈鱼肉状,坐骨神经肿胀,与病变组织连为一体,分界不清。病理诊断为坐骨神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CD20弥漫阳性,CD79a弥漫阳性,CD10阳性,Bcl-6阳性,Mum-1阳性,CD38阴性,CD138阴性,CD3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60%。胸腹部增强CT、ECT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患者确诊后立即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600mg,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1.2g.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地辛4mg,静脉滴注,第1天;表柔比星100mg,静脉滴注,第1天;泼尼松80mg,口服,第1~5天)治疗,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疼痛及肿胀无减轻,复查MRI,肿瘤较前增大,改用DHAP方案(氟美松40mg,静脉滴注,1次/d,第1~4天;阿糖胞苷0.5g,静脉滴注,12h 1次,第1~2天;卡铂400mg,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并行局部放疗,效果仍不佳,仍有右下肢明显肿胀及疼痛,并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全身衰竭,患者于2011年9月10日死亡。

讨论 原发性周围神经淋巴瘤极为罕见,我们查阅国内外近2余年的文献,仅见12例原发性坐骨神经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11例为B细胞来源(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博基特淋巴瘤,1例中心细胞型,1例滤泡大细胞型),1例为T细胞来源。

  坐骨神经恶性淋巴瘸发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神经周围固有的淋巴组织起源导致发病,也可能是特定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所致。目前,对于原发性坐骨神经淋巴瘤的治疗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采用CHOP、R-CHOP和(或)类似治疗方案未获得完全缓解、或是获得完会缓解后又复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改用DHAP和DICE方案治疗。各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达30%-40%,但通常短暂,且完全缓解率并不高。本例患者改用DHAP方案后,治疗效果仍不佳。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HOP方案对于国际预后分期为高中危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0.2%,高危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9.2%,中位生存时闻仅为15个月,疗效并不佳。对结肠外病变和胃肠道淋巴瘤患者,手术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本例患青从确诊为坐骨神经淋巴瘤至死亡的时间不足5个月,可见坐骨神经淋巴瘤恶性程度较高。坐骨神经淋巴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应与坐骨神经其他肿瘤相鉴别,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此病的认识。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