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8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余于2011年5月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卡氏预后评分(KPS)90分,左锁骨上可扪及3枚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2 cm×1.5 cm,固定,无压痛。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7 cm处食管前壁见肿物隆起,约占1/3食管腔,沿胃小弯侧延伸至胃底及胃体,考虑为胃食管结合部癌。
■ 病史简介及诊疗经过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68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余于2011年5月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卡氏预后评分(KPS)90分,左锁骨上可扪及3枚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2 cm×1.5 cm,固定,无压痛。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7 cm处食管前壁见肿物隆起,约占1/3食管腔,沿胃小弯侧延伸至胃底及胃体,考虑为胃食管结合部癌。活检病理示中分化腺癌,劳伦(Lauren)分型为肠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免疫组化(IHC)3+,荧光原位杂交(FISH)簇状阳性(图1)。胸腹部CT示左锁骨上窝及纵隔见数枚肿大淋巴结影,最大者1.8 cm×1.9 cm;贲门和胃小弯肿物浸润全层,胃小弯侧、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转移,最大约3.9 cm×2.1 cm(图2 A)。入院诊断为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并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Ⅳ期。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顺铂方案治疗,2个周期后复查胸腹部CT示胃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均缩小,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图2 B),继续原方案化疗4个周期,疗效持续PR(图2 C)。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3级白细胞下降和2级血小板下降,2级食欲下降和2级乏力,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未见心功能异常改变。
曲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顺铂方案治疗6个周期后,改为卡培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维持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因经济原因停用曲妥珠单抗,继续单药卡培他滨治疗4个周期,之后患者自行停药,主要不良反应为2级乏力和2级白细胞下降。2012年9月随访CT检查与2012年5月CT检查结果对比,双侧锁骨上窝、腋窝、肺门及纵隔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胃底贲门病变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图2 D)。患者迄今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4个月。
■ 思考要点
思考点
1
对于初次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主要考虑如何优化治疗方案,以争取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化疗药物目前仍是晚期胃癌治疗的主流,但同时其一线治疗的疗效也达到了瓶颈,中位PFS为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8~12个月。
鉴于胃癌的异质性突出,目前胃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化治疗和寻找疗效预测标志物,特别是筛选优势人群。ToGA研究开启了胃癌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先河,是首项探索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疗效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594例HER2检测IHC3+或FISH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与单纯化疗(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相比,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显著改善患者OS(13.8个月对11.1个月,P=0.0048)、PFS(6.7个月对5.5个月,P=0.0002)和客观缓解率(ORR,47.3%对34.5%,P=0.0017),且曲妥珠单抗不增加化疗药物的毒性,患者依从性良好。
基于此,美国、日本、欧盟、中国等相继批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或5-氟尿嘧啶)一线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值得重视的是,ToGA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HER2高水平表达者(IHC2+/FISH+或IHC3+)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OS达16.0个月,而接受单纯化疗仅11.8个月,提示HER2高表达患者可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更大获益。研究显示,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胃癌患者HER2表达阳性率不同,其中HER2在胃食管结合部癌的表达高于胃体和胃窦癌,肠型胃癌表达高于弥漫型胃癌,高中分化型胃癌表达高于低分化型胃癌;上述结果提示对于胃食管结合部高中分化腺癌且Lauren分型为肠型胃癌患者,更应强烈推荐进行HER2检测。
该例患者为胃食管结合部中分化腺癌患者,Lauren分型为肠型,HER2高表达(IHC3+,FISH簇状阳性),因此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是合理的,患者在治疗2个周期后就获得PR,且在随后的治疗及治疗结束后长达6个月的随访期均显示肿瘤有很好的控制,PFS为14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思考点
2
转移性胃癌一线治疗有效后的思考
维持治疗的价值及选择? 对一线治疗有效或疾病稳定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单药维持治疗尚处于初步探索中。
日本学者认为在顺铂+替吉奥(S-1)一线治疗达疾病稳定后给予S-1单药维持治疗,待进展后更换为二线化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等在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分会(ASCO GI)报告了一项紫杉醇+卡培他滨(PX)方案治疗195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数据,其中45例在PX方案后继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显示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关于晚期胃癌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维持治疗持续时间、维持治疗人群的选择等问题尚无定论,值得临床探索。
本例患者接受卡培他滨+顺铂方案6个周期治疗后,获得了PR,考虑前期治疗的有效性和相关不良反应,在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沟通后,给予患者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该例患者最终获得了长达14个月的PFS,这种获益可能也部分来自曲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的后续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地位? 对于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肺转移患者,手术已成为标准治疗,然而,胃癌转移灶的切除价值有待进一步论证。已有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合并肺/肝转移或卵巢转移的胃癌患者,在有效全身化疗基础上进行转移灶切除,可改善部分患者生存。
本例患者经全身化疗后,肿瘤在较长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多次CT复查提示仅胃小弯处局限性病变,锁骨上淋巴结已显示不清,和家属沟通,建议复查胃镜,必要时行原发灶姑息切除术,但患者及家属拒绝。对于转移病灶比较局限的胃癌患者,局部治疗的价值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思考点
3
曲妥珠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进一步探索
目前,对晚期胃癌患者建议进行HER2基因检测,并推荐曲妥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的一线治疗。然而,临床应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胃癌HER2表达异质性明显,不同部位HER2表达阳性率不同,即使同一张切片的不同病灶内,HER2表达亦不同,胃癌HER2检测及结果的判读需要进一步规范。此外,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HER2表达是否一致,胃癌原发灶和复发灶HER2表达是否一致等问题需要临床进一步的探索。
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众多,紫杉类、铂类、氟尿嘧啶类及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均可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除联合氟尿嘧啶类加顺铂方案外,曲妥珠单抗与其他化疗方案联合的疗效如何?与不同化疗药物的组合是否存在“最佳搭档”?这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ToGA研究中,曲妥珠单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类方案的ORR为47%,曲妥珠单抗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是否能有更高的临床缓解率?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是否存在更为敏感和特异性的疗效预测指标?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