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类,占NHL的6%左右。由于其较为清晰的发病机制和具有较为公认的诊断指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15年ASH会议针对以下MCL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类,占NHL的6%左右。由于其较为清晰的发病机制和具有较为公认的诊断指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15年ASH会议针对以下MCL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MCL维持治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MCL的维持治疗是今年ASH的一大热点。
首先是来自加拿大的一项回顾性分析(摘要号1995),95例接受ASCT的MCL患者纳入研究,72例进行了利妥昔单抗维持,维持治疗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9.06年对2.87年, P<0.001)和总生存(OS)期(未达到对5.19年,P<0.001)明显长于观察组,进一步明确了利妥昔单抗在MCL自体移植后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磞替佐米作为MCL的一线及二线用药,取得了显著疗效,那么是否可作为MCL的维持治疗药物选择呢?来自美国的CALGB 50403研究(摘要号337)表明,ASCT后应用磞替佐米巩固或维持可显著延长PFS期。该研究是在CALGB 59909的基础上加上磞替佐米巩固或维持,具体方案:R-CHOP/MTX x 2-3疗程,EAR方案动员干细胞,CVB预处理后进行ASCT,ASCT约90天后进行磞替佐米巩固(BC)或维持(BM),BC方案为磞替佐米 1.3mg/m2, d1,4,8,11,每3周1疗程,共4疗程;BM方案为:1.6mg/m2 /周,连用4周,停4周,共18个月。共102例患者进行ASCT后进入BC和BM的随机分组,65%的患者完成BM,66%完成BC方案,28%的BC组患者和13%的BM组患者因为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5年PFS率在BC和BM组分别为69%和70%。与历史性研究CALGB 59909比较,得益于BC和BM的加入,CALGB 50403研究的ASCT后5年PFS率明显提高(72.7%对51.5%, P=.0006)。
荷兰学者同样尝试在MCL患者ASCT后应用磞替佐米维持(摘要号339),却并未得到理想结果。其具体方案为:R-CHOPx3/R-Ara-cX2后进行ASCT,获得PR或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磞替佐米维持或观察两组,磞替佐米维持用法为1.3mg/m2 IV,每2周1次,共2年。共62例患者完成随机,仅50%的患者完成既定的磞替佐米维持方案,中位随访51个月,磞替佐米维持组4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1% ,4年的OS率为93%,观察组则分别为72%和90%,无显著差别,因此否定了磞替佐米 MCL自体移植后维持治疗中的作用。
磞替佐米与利妥昔单抗具有药物协同性,两者联合是否可作为MCL患者ASCT后到维持治疗方案呢?美国希望之城报道了利妥昔单抗联合磞替佐米作为ASCT后维持的一项Ⅱ期研究的中期结果(摘要号1961),该项研究纳入16例ASCT后获得CR的MCL患者, 维持方案为磞替佐米 1.3mg/m2/周,每3个月连用4周,利妥昔单抗 375mg/m2/周,每6个月连用4周,共维持2年。自维持之日起计算,2年EFS率和OS率均100%,结果令人鼓舞。其最主要的3/4级毒妇作用为粒细胞减少(4例),淋巴细胞减少(3例),肺炎(1例),皮肤感染(1例),耐受性良好。
二、MCL的新药治疗
BCR信号通路抑制剂是近年来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次ASH关于MCL的新药并不多。
一项国际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评估了一个全PI3K抑制剂buparlisib (BKM120)在复发/难治MCL中的疗效(摘要号1493),PI3K有4个不同的异构体,在不同疾病时期肿瘤细胞可能利用不同的异构体,这导致了单独某一亚型PI3K的抑制剂容易耐药,BKM120是一个全PI3K 的抑制剂,可能克服该问题,该研究共纳入22例复发/难治患者,口服buparlisib 100 mg/ d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ORR 22.7%,1 例CR,3例PR,13例(59.1%)SD,中位PFS期为11.3 个月。
前期结果表明BTK抑制剂ibrutinib和mTOR 抑制剂temsirolimus对复发/难治MCL均有良好效果,那么到底哪家更强?摘要号469的国际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直接比较了两药对R/R MCL疗效,共280例R/R MCL患者被随机分为ibrutinib和temsirolimus两组,Ibrutinib组ORR和CR率分别为71.9%和18.7%,显著优于temsirolimus的40.4%和1.4%(P<0.0001)。Ibrutinib 组中位PFS期为14.6个月,亦显著高于temsirolimus组的6.2个月(P<0.0001)。
三、Ibrutinib在MCL中耐药问题
Ibrutinib在MCL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同,随着ibrutinib的应用,其耐药问题亦浮出水面,本次ASH不少研究关注MCL患者中ibrutinib耐药问题。
来自MD Anderson的王鲁华教授团队前期建立耐ibrutinib的细胞系,发现其PI3K/AKT/mTOR/MCL-1信号通路活化增加,且对卡非唑米、ABT-199、mTOR抑制剂BEZ和AZD敏感,提示这些药物可能克服ibrutinib耐药(摘要号707)。无独有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团队体外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为ibrutinib和ABT-199 耐药提供庇护所,与NF-kB, JAK-STAT, PI3Kδ, 抗凋亡蛋白MCL1, BCL-xL, 或Survivin等联用可克服细胞耐药,ABT-199与ibrutinib在CLL和MCL具有协同抗肿瘤活性(摘要号448)。另外,体外研究表明卡非唑米(摘要号4006)、BET蛋白BRD4的拮抗剂JQ1(摘要号3704)、蛋白酶体去泛素化酶 USP14和UCHL5的小分子抑制剂bAP-15(摘要号1557)均与ibrutinib具有协同抗肿瘤活性,可能克服其耐药性。
四、PET/CT在MCL中的应用问题
PET/CT在淋巴瘤中的预后判断意义向来具有争议性,其在MCL中的预后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ASH会议有两项报告对此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来自法国的一项Ⅲ期前瞻性临床研究(LyMa研究,摘要号335),94例患者在诊断时及ASCT前均进行例PET/CT评估,分析显示,无论是诊断时的SUVmax(11.4)还是中期PET/CT的ΔSUV (29.65%)均具有预后判断意义,诊断时的SUVmax对PFS预后判断独立于经典的MIPI预后评估系统。
另一项同样来自法国的回顾性研究(摘要号3951)也显示, Deauville五分法评判中期(3-4疗程后)PET阴性患者具有独立对PFS预后判断意义,该研究纳入另61例初诊MCL患者。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