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并驾前行---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

作者:徐瑞华 期刊:2015年-11月(59期)

徐瑞华教授

会议亮点介绍

今年的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是我们举行的第 4 届肿瘤学大会, 历届大会都邀请到了国内外肿瘤学领域的精英进行演讲和报道, 与会者反馈获益良多。今年我们希望进一步办好这个会, 使之成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乃至国内肿瘤学对外学术交流最具代表性的平台与窗口, 成为中心的一个闪亮学术品牌。

今年的大会概括起来说, 主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 大会邀约专家阵容强大, 出席此次大会及分会演讲与主持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共有 200 余人, 代表着当今肿瘤学最前沿的专家, 相信他(她)们的分享与点评会让与会者不虚此行。

第二, 在大会议程的安排上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注重转化研究方面的内容, 希望来自不同领域顶尖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与碰撞, 能激发更多科研的灵感与火花。

第三, 在会议专场的安排上, 运用单病种多学科团队模式来办会, 为来自不同地域的同病种多学科专家创造深入交流探讨的机会, 同时推广单病种多学科规范化诊疗, 使之运用于更多的患者。

第四, 精准医学为肿瘤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景与希望, 大会紧紧抓住肿瘤学发展的方向安排会议报告内容, 共安排了两个精准医学专场, 同时将精准医学的报告融入到几乎每一个相关病种专场中。

第五, 大会安排 SCI 文章写作专场,邀请了国外著名杂志的主编来分享《自然》(Nature)系列杂志的写作经验与技巧, 旨在帮助中国优秀的科研成果推向国际舞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未来的科研与临床发展规划

与中山大学的 “十三五” 规划相应,我中心在未来的科学研究领域方面主要以 “依托大平台、 承担大项目、 凝聚大团队” 为抓手, 围绕着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精准医学领域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从精准医学领域探索肿瘤发病机制、发病规律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努力实现对特定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 提高疾病诊断与预防的效益。为了实现精准医学的最终目标,中心打造了 “三大平台项目”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肿瘤精准医学中心, 依托于三大平台的建立参与了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精准医学的制定与实施。

科研方面我们还有一个优势——临床研究, 早在 1983 年就被原国家卫生部确定为首批部属 “临床药理基地”; 2001年 1 月成为国内首家 “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标志着中心在临床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如今, 中心不仅注重于国家原始创新药物的开发, 还广泛地参与到国家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去, 为国际领域内的新药研发贡献力量。另外, 期待通过我中心的临床研究, 推动中心乃至国内、 国际的诊疗技术的发展及创新, 推出被国际认可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制定新的肿瘤诊疗标准。

在临床工作方面, 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多学科诊疗模式, 不断完善肿瘤单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为下级医院提供治疗的指导与决策意见, 让多学科诊疗的建议能够在下级医院有效实施, 让更多的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我们是国内最早实施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 着手建立单病种诊疗指南的肿瘤专科医院, 并率先开设各大肿瘤病种的首席专家多学科联合门诊, 共同讨论疑难病例的诊断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医学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尽, 我们会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并借助我院的 “五省十四家”对口帮扶模式推广到周边省份的医院, 让更多的患者受惠。

在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 当地时间 2015 年 10 月 21 日下午, 在伦敦市长官邸(Mansion House)举行了 “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行业论坛”, 12 项逾 20 亿英镑中英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合作协议进行了签署。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钱朝南教授出席了此次论坛, 并代表我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 为双方在癌症治疗和科研、 护理人员培训及病理数字化建设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要实现科研与临床的发展目标, 根本在于人才。我们也借由建造大平台、 承担大项目的同时凝聚及凝练中心现有人才团队,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实施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 给予杰出人才、 领军人才及临床医学科学家以政策及资金支持, 帮助他们组建团队, 开展前沿科研攻关。实施临床医学科学家培养计划、 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为临床医生从事科研创造支撑条件, 为临床医学发展培养复合型人 才 , 为 优 秀 的 青 年 人 才 成 长 创 造 条 件 与 氛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出一支在国内领先、 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人才梯队, 最终实现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办院理念与世界一流水平、 以临床研究为驱动的临床诊疗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