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MDT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作者:千蔚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6-18
导读

          5月15日上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MDT专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历时2年的筹备,MDT专委会现正式成立。

       

      5月15日上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MDT专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历时2年的筹备,MDT专委会现正式成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姜可伟教授主持了选举和专委会成立仪式。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位副会长,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周总光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洪池教授等出席成立大会并为有关人员颁发聘书。随后,当选MDT专委会主任委员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叶颖江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对MDT发展现状做了全面介绍,并对今后专委会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做了部署。MDT专委会正式成立

        聚焦现场·MDT专委会正式成立

        MDT专委会筹备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在致辞中简单介绍了MDT专委会成立的背景、目的及筹备过程,在外科医师分会王杉会长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及筹备工作组、与会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顺利成立。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MDT能得到进一步推广,为更多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随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上海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宣读了MDT专委会委员候选人资格审查报告。中国医师协会洪雪丹主管宣读了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157名候选人名单并宣布MDT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正式成立。经过民主选举,叶颖江教授、沈琳教授当选主任委员,由2名专家共同担任主任委员也是外科医师分会首次举措。蔡三军、田利国、王锡山、邢宝才、李乐平、赵青川、王海江、冯艺、张艳桥、金晶、王屹教授等11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共53人当选为常务委员。157名各专业领域专家组成了MDT专委会。

        着眼未来·MDT专委会工作计划和部署

        与你同行,推广肿瘤MDT理念

        MDT和MDT专委会的目标沈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MDT的构成包括内科、外科、放疗科、生物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包括介入、麻醉、核医学等)的医生、护士,此外还包括心理治疗、姑息治疗乃至社会工作者等。诊疗过程涉及临床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及治疗后随访、观察等。

        MDT主要目标是以专科医生为依托,以患者为中心,探讨肿瘤规范治疗和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其优势在于可以使患者利益、规范化治疗执行力达最大化,有利于医院学科品牌和平台的良性发展,并且可以实现跨医院组队。但由于MDT执行效率较低,目前国家缺乏相关规范和支持,因此,成立MDT专委会对MDT的发展十分必要、及时。

        MDT专委会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推广肿瘤MDT理念、制定MDT规范和共识;②探索、制定、推广可执行的MDT组织形式和流程;③通过组织各地区MDT活动,协助提高国内各级医院MDT协作精神和肿瘤诊疗水平;④加强院际之间MDT协作和交流,打破院际间壁垒;⑤将互联网引入MDT活动中,促进全国MDT开展。

        携手赛诺菲,全面部署MDT专委会工作MDT专委会2015年工作计划主要为开展“与你同行”MDT全国推广活动。首先建立消化道肿瘤领域MDT平台,采用区域推广模式,推行MDT治疗理念,以成熟的MDT中心带动周边中心建立、完善MDT模式。该活动由赛诺菲公司进行全年支持,首轮计划覆盖25~30家MDT中心,以面对面互访式沟通与网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探索,以提高MDT参与意识,逐渐形成MDT规范。在进行全国推广活动的同时,着手撰写MDT专家指导意见草案。

        MDT诊疗经验分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MDT中心于2009年正式成立,采取病例讨论为主的形式。①由参与科室提交病例并提供详细资料和存在问题;②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各相关科室医生直抒观点,以达到明确诊断、讨论治疗方案、总结失败教训、分享成功经验的目的;③最后由提交病例医生将MDT的讨论意见转达给患者并展开临床治疗。

        MDT在实现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决策目的的同时,加强了院内各学科间的协作和交流,增强专家凝聚力,促进各学科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为其他地区的医生提供参观学习的平台,推动了消化系统肿瘤MDT治疗模式的发展。针对MDT中提出和发现的问题,北京肿瘤医院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如Resolve研究,并成立了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NET/NEC)协作组等。在MDT开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MDT介入患者诊治时机较晚,随着时间的延长团队成员兴趣下降,缺少专人长期随访、数据库建立和管理等。

        沈琳教授强调,MDT实施仍面临众多挑战,目前MDT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与管理支持,缺乏医院支持、基础设施、激励机制等;MDT的建立和发展还需要许多前提条件,如能够平等交流的多个学科的团队、良好的氛围和平台、给力的行政管理支持等。希望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下,MDT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给予关注,制定MDT指南和共识

        近10年来,MDT诊疗模式在国内外都得到特别的重视和关注。MDT是指来自两个以上学科的一组相对固定的专家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聚在一起,针对患有某器官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讨论,形成诊断治疗的决议并由相应学科MDT成员执行的治疗模式。其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专家组为依托。对于部分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GIST)、结直肠癌肝转移、胃癌等的MDT诊疗模式已由学会和(或)协会的指南中明确推荐;多国政府卫生部门已将MDT诊疗模式写入政府卫生文件,积极推进MDT诊疗模式;同时,MDT诊疗模式已由肿瘤的诊治推广到多种良性疾病如冠心病、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等。

        叶颖江教授表示,我国MDT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标准和规范,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重形式轻内容、局限于少数大的医疗中心、学科间沟通不够等,且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有效的MDT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基于明确的临床获益和保障肿瘤规范化治疗的证据,推广MDT理念十分必要。

        此外,MDT诊疗模式的开展还必须有一个专家公认的诊断治疗指南或共识意见。虽然有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和中国版NCCN指南等,但这些原则性指导意见仍不足够,还需要可操作性强的、针对内科、手术、影像学等方面的指南。另外,同一疾病各种指南繁多,临床执行不便,缺乏统一性。应根据患者、地区的差异,制定MDT小组的可操作的共识意见。同时MDT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医院管理部门的支持,除了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外,还需要给予必要的经济、人员上的支持,协调科室间的安排。

        多学科携手,共同助力肿瘤诊疗发展

        随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屹教授介绍了影像技术在消化肿瘤诊疗中的作用。以胃肠道肿瘤为例,目前临床病例及循证医学证据均表明,形态学及功能影像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肿瘤TNM分期的准确性、帮助预测肿瘤治疗效果,从而帮助临床对胃肠道肿瘤进行危险度分层,通过患者解剖特征、病理分型、肿瘤基因、分子靶点等,对每一例肿瘤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决策。

        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基因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的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进展,恶性肿瘤的治疗愈加复杂。针对恶性肿瘤的MDT诊疗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是我国MDT诊疗模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希望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的大力支持和MDT专委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MDT能得到大力发展和推广,为更多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