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受累部位的不同可有多种临床表现。高血压是大动脉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常为大动脉炎的首发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年轻患者的难治性高血压,常为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受累部位的不同可有多种临床表现。高血压是大动脉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常为大动脉炎的首发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年轻患者的难治性高血压,常为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
高血压与大动脉炎的“恩怨情仇”
黄宛和刘力生对一组年龄较轻、多为女性、表现为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一般药物治疗很难奏效,不少患者合并炎症,造影显示有肾动脉狭窄,与既往文献中报道的“无脉症”、Takayasu病和主动脉弓综合征属同一种疾病,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缩窄性大动脉炎的概念。
大动脉炎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76%,其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包括:
1)大动脉炎累及肾动脉,造成一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产生肾血管性高血压,严重时可致肾脏萎缩,临床表现为舒张压升高显著。需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相鉴别;
2)大动脉炎累及胸、腹主动脉,造成严重狭窄引起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若腹主动脉狭窄发生在肾动脉开口部位,则高血压的发生除因机械阻力增加引起外,还可能与肾脏缺血释放肾素增加有关。因血液多流向上肢而引起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较低或测不出,临床表现为上肢高血压、下肢低或无血压、腹主动脉以下搏动减弱或消失、胸背部可闻及血管杂音等。需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相鉴别;
3)大动脉炎累及升主动脉,引起升主动脉扩张或动脉瘤,造成继发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收缩期高血压;
4)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瓣,直接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可因水钠潴留引起或加重高血压。
大动脉引起高血压
大动脉炎可引起血管早发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的炎症可加重血管损害,从而进一步引起血压升高,临床上表现为高血压病情进展、加重。
大动脉炎累及肾动脉时,可出现一过性血压急剧升高,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肺水肿,多诊为“急性左心衰”,而忽略原发病的诊断。重度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可表现为容量负荷过重,单侧肾动脉狭窄也可能因为血管紧张素介导的血管收缩引起左室后负荷的增加,发生肺水肿。
大动脉炎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多合并其他部位血管受累,如锁骨下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肺动脉狭窄等,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临床上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如血压显著升高或难治,一侧肢体有间歇性运动障碍、伴双上肢收缩压差>10mmHg、脉搏消失、有血管杂音等,应警惕大动脉炎的可能性。
选择降压药时应考虑血管受累的部位,如累及双侧肾动脉则不宜选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另外,若给予糖皮质激素,则易致水钠潴留,故应酌情给予利尿剂。
单纯药物控制血压欠佳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再血管化治疗的适应症包括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严重主动脉狭窄。TA如在活动期,因介入部位再狭窄率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较高,血管搭桥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或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也较高,故即使血管病变解剖上非常适合再血管化,也应列为禁忌。应在炎症控制2月以上再行再血管化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支架作为异物可加重炎症反应,故首选单纯球囊扩张。若病变处出现夹层则宜选用支架置入术。
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瓣发生率约10%,易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单纯换瓣术易致瓣周漏,故应在稳定期首选带瓣人工血管组件或同种带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