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退变性腰椎侧凸矫形术后冠状面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郭昭庆 陈仲强 桂琦 齐强 李危石 曾岩 孙垂国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06-25
导读

         目的:回顾分析退变腰椎侧凸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29及SRS-22中文版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影像学检查包括全脊柱冠状位及矢状位平衡、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根据冠状位失衡方向以及颈7铅垂线(C7PL)与骶骨中心线(CSVL)间的距离,将患者分为A、B、C三型,A型为颈7铅垂线(C7PL)与骶骨中线(CSVL)的距离在

  目的:回顾分析退变腰椎侧凸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29及SRS-22中文版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影像学检查包括全脊柱冠状位及矢状位平衡、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根据冠状位失衡方向以及颈7铅垂线(C7PL)与骶骨中心线(CSVL)间的距离,将患者分为A、B、C三型,A型为颈7铅垂线(C7PL)与骶骨中线(CSVL)的距离在左右各3cm范围之内;B型为C7PL位于主弯侧凸的凹侧,距CSVL大于3cm;C型为C7PL位于主弯侧凸的凸侧,距CSVL大于3cm。

  结果:28例患者中,A型18例,B型5例,C型5例,手术后三型患者临床评分均有改善。A型患者中,术后15例冠状位平衡,3例失衡。B型4例术后冠状位平衡;1例失衡,但较术前失衡明显减轻。C型5例术后冠状位均失衡,4例次弯矫正者冠状位失衡较术前好转,1例次弯未矫正者冠状位失衡较术前加重。比较次弯cobb角改变与冠状位平衡。以术前次弯cobb角中位数(13.8°)取整14°为界,术前尾侧次弯cobb角<14°(8例),术后C7PL距CSVL平均12.8mm,(P<0.05);术前尾侧次弯cobb角≥14°(8例),术后C7PL距CSVL平均43.1mm。以腰骶倾斜角改善率中位数(45.5%)取整45%为界,尾侧腰骶倾斜角≥45%(8例),失衡改善率为20%,尾侧腰骶倾斜角改善率<45%(8例),失衡改善率为-66.7%。

  结论:术后冠状位平衡是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冠状位失平衡越重,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越差。术前C7PL偏向主弯凹侧患者,矫正主弯cobb角可改善冠状位平衡,与次弯矫形关系不大。术前C7PL偏向主弯凸侧患者,在主弯侧凸明显矫正的情况下,术前次弯角度越大,术后出现冠状位失平衡的概率越高。

  (选自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金宝搏版本 术会议汇编摘要P003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