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分析后质控,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最后防线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丛玉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4-16
导读

         《中国医学论坛报》“检验医学”专栏今日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座连接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桥梁,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为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搭建的沟通平台。

关键字:  检验医学 | 质量控制 

inserted image
 

  《中国医学论坛报》“检验医学”专栏今日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座连接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桥梁,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为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搭建的沟通平台。

  近十多年来,临床检验已经从传统的“医学检验”向现代的“检验医学”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而是临床检验在学术性、学科建设、理念方面的巨变;不仅仅是一些新的检验手段的出现,一些技术设备的更新,更突出的是理念变化,即从过去的“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只看标本不管病人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检测结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目的理念”。

  《中国医学论坛报》意识到这种变化对临床医学的重要意义,开设“检验医学专栏”,并以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为目标读者,旨在通过这个平台,向临床医生介绍检验医学的理念变化和学术进展,使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能更密切地结合,检验医学更及时、更优质地参与临床诊治。

  该栏目将从学术角度,介绍国内外检验医学及相关学科实验室诊断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及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为临床医生选择先进且实用检验项目提供参考;从疾病角度,介绍循证检验医学方法及证据,临床案例解析,为临床医师解惑答疑。

  作为该栏目的特约主任编委,我希望能联合更多的检验医学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该栏目撰写高质量的文章,为临床医生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诊断助力,为检验医师更广泛参与临床诊治,进而提高检验医学的学术地位开路。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中,对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是这样要求的:“医学实验室的服务是对患者医疗保健的基础,因而应满足所有患者及负责患者医疗保健的临床人员的需求。这些服务包括受理申请、患者准备、患者识别、样品采集、运送、保存,临床样品的处理和检验及结果的确认、解释、报告以及提出建议”。

  这一论述不仅确立了现代检验医学的内涵,更新了学科建设的理念,也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实验室的服务内容,临床检验全程质量管理可分为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曾有调查显示,由分析后期产生的误差占临床检验总误差的 18.5%~47%。可以说分析后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检验全程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其内容包括:结果确认、规范报告、授权发布、临床解释、传送报告以及保存检验样品。这一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有3个方面:①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发出;②检验样本的保存和标本的处理;③咨询服务,即检验结果准确的解释及其在临床诊治的合理应用过程。

  在此笔者以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发出为例,阐述分析后质量控制在临床的应用。

  检验结果确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注意标本质量问题。应检查标本采集、保存、送检情况,注意标本有无溶血、乳糜血,还应考虑药物影响。如可能有这些情况存在,应暂停药或排除这些原因后再进行复查。又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试验,室温条件下取血至检测完成的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样本不符合要求而又进行了检测,在结果确认时必须加以说明。

  2.注意有无干扰检验结果的因素。输液后立即采血检查血糖及K、Na、Cl等电解质;注射维生素C同时取标本检查血糖、乳酸脱氢酶(LDH)、尿糖、尿红细胞(潜血);服用阿司匹林5天内测血小板集聚功能;输入大剂量抗生素的同时采血培养等现象,显然都是不恰当的。

  3.注意对比申请单上医生填写的临床资料与检验结果,分析是否符合患者的既往史和医生的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是14岁女性,申请单诊断是“贫血原因待查”,但血红蛋白为190 g/L。这样的矛盾结果必须复查。

  4.注意相关联检验参数的检验结果之间有无临床资料不能解释的现象。某检验中心曾遇到这样的检验结果: 红细胞(RBC) 2.1×1012/L,血红蛋白(Hb) 85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85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42 pg。这样的结果用什么红细胞的病理表现都不能解释。最后检验医师发现是由于采血不当造成标本溶血引起的。在日常工作经常可以见到:外观是“柏油便”,但单克隆潜血试验结果阴性;乙肝“两对半”检查出现表面抗原阴性,而e抗原阳性的矛盾结果,这很可能是抗原与抗体的“前滞”反应,标本稀释后即可得到真实的结果。

  5.注意有质控意义参数的表现。 如“尿11项”检查中的维生素C (Vic)结果的质控意义要远大于临床诊断价值。因为尿10项化学成分检查中,有5项受尿标本所含的Vic的干扰。因此,签发报告时先要查看Vic的含量,如果超出方法学允许的浓度,必须改用其他方法检测。又如,尿液酸碱度可干扰尿蛋白、尿比重的检测,只有pH值病理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方可发出报告。特别是用仪器进行白细胞分类时,每个标本在发出报告前必须核实仪器结果是否符合“镜检筛选标准”,不符者必须涂片镜检。

  6.要注意分析仪器运转是否正常,质控在可接受范围内,如发现系统误差或漂移,及时修正并验证检测系统恢复正常后,再行检测,发出报告。

  检验结果审核与发出

  检验结果是临床医师开展诊疗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检验报告就是这些信息的传递载体,必须重视这一环节的质量保证。无论是发送报告单,还是通过网络系统发送检验结果给临床医生,发出的检验报告必须保证完整、准确、及时。

  1.严格的报告单签发、审核制度

  检验报告单发出前,除操作人员签字外,还应由另一位有资格的检验人员核查并签名,最好是本专业室负责人核查签名。

  审核的基本内容有:临床医师所申请的检测项目是否已全部检测、是否漏项;检验结果填写是否清楚、正确;有无异常的、难以解释的结果;是否需要复查等。

  2.应建立明晰异常结果、危重疑难患者的复核或复查制度

  检验科应规定哪些情况下的检测结果须与以前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当前检测的结果及其变化是否符合规律,可否解释,必要时可与临床医生联系。

  3.建立危急值紧急报告制度

  实验室应规定危急值的报告制度,其中含结果的复核、结果报告的方式(电话报告、病房来取,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报告,向主管医生发手机短信等)及规定结果报告时间。

  因为一些检测项目,如血钾、钙、糖、血气[血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结果过高、过低,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检验医师必须迅速将结果报告临床,并记录报告时间、报告人及结果(报告单)接收者。

  4.特殊项目的检验报告及一些关系重大的检验报告

  如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的报告单、诊断为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报告单、发现罕见病原体的报告单等,需检验科主任或由科主任授权的人员,复核无误并签名后尽早把结果发给临床。

  医院应建立这方面的规章制度,患者取报告单应有相应的凭据,一方面可以避免拿错报告单,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防止检验报告单的丢失或发错科室。

  5.建立检验报告单发送签收制度

  6.检验数据管理(略)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