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马迅、王瑞等的一项研究显示,颈胸结合部疾患重建手术如适应证、入路及重建方式选择正确,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序列。手术入路及重建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种类、致压因素、损伤类型及程度、脊柱稳定性及术者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该论文发表在2012年第1期《中华骨科杂志》。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马迅、王瑞等的一项研究显示,颈胸结合部疾患重建手术如适应证、入路及重建方式选择正确,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序列。手术入路及重建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种类、致压因素、损伤类型及程度、脊柱稳定性及术者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该论文发表在2012年第1期《中华骨科杂志》。
该研究纳入2001年1月至2009年2月间经手术治疗颈胸结合部(C7~T2)疾患86例。患者平均年龄43.1岁。行前路手术57例,包括植骨融合38例,椎间融合器融合5例,钛网植入14例;后路手术21例,包括椎弓根螺钉固定9例,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12例;前后联合入路8例。对53例颈胸结合部脊柱脊髓损伤者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对其余33例颈胸结合部病变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ohlman X线标准判定植骨融合及脊柱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情况。
结果显示,6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ASIA评分术前平均1.8,术后2.3分;JOA评分术前平均10.3分,术后12.8分,术后改善率为38.0%。按Bohlman标准,植骨均融合,62例颈胸段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术后1例出现呼吸功能障碍,1例脑脊液漏,2例声音嘶哑,1例复查时出现螺钉松动。
相关链接:颈胸结合部重建手术的临床分析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