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功能性单心室手术研究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二等奖

作者:阎 红 来源:健康报 日期:2013-02-21
导读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一项历经4代专家、横跨30余年的研究——《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日前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一项历经4代专家、横跨30余年的研究——《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日前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心房—肺动脉及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填补了我国单一心室外科治疗的空白,将多种改良术式首次应用于国内临床,为我国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性先心病并提高术后存活率作出重要贡献。

  据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辉山介绍,正常人的心脏有左、右心室,而功能性单心室的患儿在胚胎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两个心室发育失衡,退化为单一心腔。大部分功能性单心室的患儿出生后仅能存活数小时或数天,出生后一周死亡率可达到7%。自上世纪40年代起,心外科的先驱们就着手以外科手段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但由于手术操作难度大,远期病死率始终居高不下。

  该研究以术式改良、远期疗效评价及病理生理研究为主线,归纳总结了功能性单一心室外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资料,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国际首报证实单心室循环存在特征性的坠积性肺血重新分布,提出肺血管发育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国际首报右心旁路手术后患者主要通过胸膜腔负压代偿性增加肺血灌注量,提出术中保持胸膜腔完整的重要性;国际首报心外管道右心旁路手术完全旷置窦房结会导致运动过程中心率失去协调性;国际首报肺循环长期弱动力、无搏动血流灌注会导致肺血管重塑,提出血流剪切力下降是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国内首次提出吸入一氧化氮可有效预防早期肺血管阻力升高所致的低心排综合征及腔静脉高压等。

  据介绍,课题组自1992年起面向全国推广手术治疗经验,使国内功能性单一心室手术死亡率由1990年的15.9%降至2002年的2%以下,达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